

中国陶瓷闻名于世
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也是中国的一种特色工艺美术品。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彩陶和黑陶。我国传统的陶瓷工艺美术品,因其质高形美和艺术价值,闻名于世界。

陶与瓷常被看做一体,但其实是两种不同的工艺品,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陶,是以粘性较高、可塑性较强的粘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瓷是以粘土、长石和石英制成的。陶,不透明、有细微气孔和微弱的吸水性;瓷半透明,不吸水、抗腐蚀。陶,击之声浊;而瓷,叩之声脆。

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是漫长的,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烧造最原始的陶器开始,到发明瓷器并普遍应用,技术和艺术都在不断进步。陶瓷的种类和样式随着人们的需求而不断调整,加上科学和艺术的不断发展,陶瓷制造技术也慢慢提高了起来。


逐渐发展的“中国瓷都”
潮州先民烧制陶器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6千年前至4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从潮州境内的陈桥村贝丘遗址中,可以看出,早在6000多年前,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和冶陶了。而北关古窑址、南关古窑址和笔架山宋代窑址的发掘,也能说明至少在唐高宗仪凤——调露初年,也就是公元676-679年左右,潮州陶瓷生产已经有了较大的规模,还出现了釉下点褐彩瓷器。


始于唐代的潮州瓷器



工艺精美,推陈出新
潮州陶瓷在工艺上分为美术陈设瓷、日用瓷、建筑卫生瓷和特种陶瓷等大类,美术陈设瓷又分人物瓷塑、通花瓷花、动物瓷和花瓶(盘)彩绘等。潮州陶瓷已有近百件作品在全国评比中获奖。代表作有《金陵十二钗》、《友谊通花瓶》、《双福瓷花篮》及获得国际金奖的《天球瓶》和堆雕花瓶系列(一组5件)等。

潮州陶瓷的工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吸收引入新的形式和技法。用料精细的人物瓷雕,镂空技艺的通花瓷花,都在中国瓷坛上有一定影响力。在雕刻技法上,有单层雕刻、双层雕刻、多层雕刻且可转动。动物瓷雕中则以变形动物瓷塑最有名,用变形夸张的手法,强调动物某个最具代表性的部分,独具神韵。花瓶和瓷盘的彩绘,经过历代艺人的努力,形成了有别于其它瓷区的彩绘风格,陶瓷界誉之为“潮彩”。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当地手信随时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