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手信 西宁 一方水养一方人,藏族主食——酥油糌粑

一方水养一方人,藏族主食——酥油糌粑

藏族同胞一天三餐离不开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习惯吃的主食,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南粉北面”一说:北方人特别会做面食,各式各样的面条、馒头、花卷、饺子数不胜数;南方人擅长制作米粉,桂林米粉、柳江螺蛳粉、海南粉、南昌拌粉,也是无数南方人家最熟悉的味道。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海拔4000米以上青藏高原生活的藏族同胞,一日三餐的主食则是酥油糌粑。酥油糌粑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游牧民族逐水草而生,居住的地方并不固定,生火做饭也多有不便。而糌粑抗饿又携带方便,藏族同胞们出门放牧时只需要怀揣木碗、腰束“唐古”(糌粑口袋),再带一点茶水就行。饿了就从口袋里抓把糌粑吃,不用生火做饭就能饱餐一顿。

有客人来到藏族朋友家,主人一定会给你双手端来喷香的奶茶和酥油糌粑,以示款待。过藏历年时,家家户户都会在藏式柜上摆一个叫“竹索琪玛”的吉祥木斗,里面装着的便有糌粑。亲朋好友来拜年,主人会端来竹索琪玛,此时客人就会用手抓起一点糌粑,向空中连撒三次,再抓一点放进嘴里,然后说一句“扎西德勒”(吉祥如意)表示祝福。

酥油糌粑,让人好奇的食物

藏族同胞如此离不开的酥油糌粑,到底是什么?“糌”音同“簪”(zan),糌粑在藏语里是“炒面”的意思,这种炒面的原料是高原所特有的农作物——青稞。将青稞炒熟后磨成粉,便是糌粑。糌粑与我国北方的炒面有点相似,但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而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不除皮。

藏族朋友吃糌粑时,会用到一个木制的小碗,如果条件好的人家,会在木碗外镶上银边,碗内也有金子做的装饰图案,但主要材质一定会选用木质的。糌粑的吃法是先根据自己食量舀一勺青稞粉在木碗里,然后加一勺酥油,这酥油是从高原特有的牦牛奶提炼出来的。

随后在碗中倒满奶茶,将奶茶、酥油与青稞粉满满搅和成面团。可以用勺子搅拌,但藏族同胞通常是用手直接拌匀,认为这样做最为地道与虔诚。一只手拖住木碗,另一只手用中指不断将青稞粉向碗底轻捣,慢慢地把碗边的面压入奶茶中,并防止奶茶外溢。当食材可以用手捏成团时,一份糌粑就做好了。

用手拿去糌粑,再在木碗中倒入茶水,这就是藏族同胞最喜欢的早餐。看着藏族朋友制作糌粑,仿佛眼前看到了当年他们骑着马,赶着牛羊的放牧生活。

热闹非凡的青海糌粑节

关于酥油糌粑的来源,有着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大家不妨一听。其中有一则是说,早在公元7世纪,藏王经常要带兵打仗,但因为雪山连绵,地广人稀,交通非常不便,因此军队的给养问题十分棘手。当藏王备受困扰之时,藏族传说中神的化身格萨尔王,给藏王托了一梦:教他用青稞炒熟磨成面团,既便于携带又易于贮藏。藏王醒来之后,立即命令部下按这个方法筹集军粮。青稞炒制后飘香四溢,军粮充饥顶饱,深受士兵与藏民们喜爱,于是糌粑的制作方法很快便传遍了整个雪域高原。

在青海,藏民还会热热闹闹地举办糌粑节。首先会举行祈福仪式,祈愿新的一年村庄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谐安康。随后开启疯狂的“糌粑大战”:人们会提前准备上好几袋糌粑粉,当宣布节日开始之时,村民们打破年幼之分、尊长之别,所有人都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糌粑粉,互相泼洒打闹,嬉笑在一起。满身的糌粑粉,真是大家最虔诚的祝福,整个场面热闹非凡。

越嚼越香,雪域高原的独特风味

许多到青海旅游的游客,初见酥油糌粑都十分好奇,但尝一口往往都不适应这个味道。但只要习惯了,糌粑就会越嚼越香。如果将糌粑裹住一块风干牛肉,牧区风味加倍,对于藏族同胞来说简直是神仙搭配。

为了让酥油糌粑更容易让大众接受,大家在尝试的时候可以添加一些白砂糖、奶酪等,让糌粑的口感更丰富;或是多加一些奶茶或酥油茶,让糌粑泡着吃;更有糌粑蘸辣椒、蘸肉酱的吃法,将自己家乡的滋味与青藏高原的风味“一网打尽”,看着都很有食欲。

如今,低脂、报复感强、无添加的糌粑,也成为了许多健身养生人士的好选择,大家不妨可以选购一些来尝试,品味雪域高原的独特风味。

部分图片引用自《地理中国》栏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各地手信随时查看

来源好手信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shouxin.com/2023/01/17/23112/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yi@haoshoux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