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屋脊”的古老农作物
青稞藏语叫做“羌”,生长在我国西北、西南地区,特别是青海、西藏、甘肃、云南等地,亦称米大麦、米麦、裸麦、裸大麦。

这时,聪明勇敢而又善良的阿初王子,为了让百姓吃得饱肚子,历经千辛万苦,从蛇王那里盗得了宝贵的青稞种子。

到了现在,青稞已成为青藏高原一年一熟的高寒河谷种植的标志性作物。青藏高原从物质文化延伸乃至精神文化领域,都形成了内涵丰富、极富民族特色的青稞文化。青稞既可以做食,也可以入酒,一餐一饭,一味一酒,都有青稞带来的滋味。


青稞佳酿,高原珍珠
据史书记载,公元七世纪,文成公主从长安远嫁吐蕃,把汉地先进的酿酒技术传到藏地。青稞酒制作工艺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变迁,2011年青稞酒的酿造技艺被列为中国第三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藏民间制作青稞酒的方法既简单又有特色。酿造青稞酒需要先把青稞洗净,然后倒入锅中进行水煮,直到青稞全部熟透。期间要注意火候,待青稞吸收完水分之时就要转小火,并且要上下翻动。

最后一步是把青稞装瓶,用棉被包起来保温放好,等待发酵变好。天气温度高则发酵快,温度低则发酵慢。

青稞酒色泽淡黄,味道酸甜,酒精成分很低,类似啤酒,青藏人民十分爱喝。逢年过节、结婚、生孩子、迎送亲友,青稞酒也是必不可少的佳酿,头道酒是要留着招待尊贵客人的。

青海互助青稞酒,中国青稞酒之源
青海互助县酿造的青稞酒,有着“中国青稞酒之源”的说法。《青海通史》记载:“青海早在卡约文化和齐家文化时期就有陶制酒器。”在青海湟水河畔出土的汉代灰陶瓷酿酒器也证明早在汉代,青海河湟地区的酿酒技术就已臻于成熟。

有道是“水是酒之血”、“好水酿好酒”。互助位于青海省东部、海东市北部,地处祁连山脉南麓,气候温和,不仅盛产青稞,万年冰川融水滋养的这片圣洁净土也十分适合酿造青稞酒。

当地人常以青稞为原料,采以香甜的泉水,熬出度数较低而味道甜美的青稞酒自饮或接待客人。

喝一杯青稞酒,便记住了雪域高原
“喝一杯青稞酒,便记住了雪域高原。”著名诗人汪国真留下过这句话。在青海人看,青稞酒是满载着人情往来的重要载体,一份份热烈与真挚的情感都融在了“大块吃肉、大口喝酒”青海酒文化之中。

按照藏族习俗,客人来了豪爽热情的主人要端起青稞酒壶,边斟三碗敬献客人。主人向客人敬头一杯酒时,客人应瘵起杯子,用右手无名指尖沾上一点青稞酒对空弹洒,重复三次这个动作之后,主人就会向客人敬“三口一杯”酒。“三口一杯”指的是连续喝三口,每喝一口就添一次,当添完第三次酒时客人要把这杯酒喝干。

“开坛十里游人醉,驮酒千里一路香。”某种程度上青稞酒在高原已不再是酒,而是高原民族的文化符号的代名词。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各地手信随时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