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用一辈子的“国民床单”
这条勾起无数人回忆的老式床单,在传统民间老粗布的基础上,由设计师设计了一款经典的牡丹花图案,但手感依然和传统老粗布一致,摸起来虽不如现在精致的床上四件套细腻柔软,但纯棉质地却是那样熟悉,不起球、洗不烂,在妈妈们的精心呵护之中甚至能用一辈子,书写了无数80后、90后的童年,以及父母的青春。

时间洗不掉的简单色
老粗布又叫“老土布”,土归土,却是我国几千年来劳动人民世代沿用的一种传统手工织布工艺。早在新时期时代就出现了纺织业的雏形,河南仰韶文化遗址就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纺纶”。
早在夏禹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种植棉花。棉花从观赏到实用,从纺线到织布,再经由黄道婆的纺织技术从南到北、由东向西的推广,直到宋末元初迎来了我国棉花的大发展。寻常百姓的麻衣换成了棉衣,纯棉手织布也深入了当时人们生活、衣着、服饰等方方面面。

家家机杼声,户户织土布
商河老粗布制作技艺作为山东济南的非遗项目,有选棉花、轧棉花、挫布绩、纺线、染线、络线、牵机、织布等整整14道工序。每一道步骤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非遗传承人的匠心。
济南商河地势平坦,日光充足,秋季少雨,为商河老粗布传统纺织技艺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每当 夏末初秋时节,商河棉田里的棉花朵朵盛开,等待着一双双布满劳动痕迹的手来采摘。 采摘后的棉花被晒干轧弹取籽,剩下的棉绒轻若烟云、细如丝绢。将棉绒用手轻轻搓成一股股的秧子,再用筷子继续搓成布基。
布基的一头连在纺车尾部的纱锭杆上,非遗传承人用右手轻轻摇动纺车,左手悠悠向后拉,在一扬一收之间,便能将抽出的棉线有序地缠绕在纱碇杆上。看似简单的工具、简单的动作,却有着不简单的力道与技法,才能织出粗细均匀、经久不断的棉线。
一根根色彩不同的棉线,再经由机杼的运作,纵横交错、经纬交织,渐渐生出清晰的布匹纹路,色彩或鲜艳或素雅,都透露着一股古朴气质,带着普通人家生活的气息。

老粗布归来,成为新“网红”
老粗布制作出来的棉衣棉鞋柔软又保暖,床单和窗帘经久耐用,在返璞归真的社会大浪潮之下,无污染绿色环保的老粗布重新获得了人们的宠爱。如今,商河老粗布已是济南有名特色产品,还入选了济南市“十大城市礼品”榜单,十分适合拿来当作山东手信赠予各地的亲朋好友。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各地手信随时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