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山文化,打破“中国文化西来说”


龙山黑陶,世界文化瑰宝
“掂之飘忽若无,敲之铮铮有声 。”龙山黑陶是古老的传统制陶技艺,“器壁极薄、漆黑光亮、器型规整、少饰纹缕”而著称,是远古时期陶器制作工艺最顶峰时期的产物。
城子崖出土的黑陶“蛋壳杯”,杯壁只有0.5毫米厚,重量只有50克,薄如蛋壳的黑陶是陶匠们用快轮拉坯法制成的,这样艺术品当属黑陶中的“极品”。哪怕时间来到今天,拥有各项高级工具的现代,想要烧制出这样成色的陶器都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可见当时的匠人,拥有何等高超的智慧动手能力。

黑色陶器,源于图腾崇拜
为了表达对玄鸟的敬意和崇拜,东夷人独创了制作黑陶的技术。黑陶的另一个特点“薄”,也与图腾崇拜相关。以鸟为图腾,鸟的蛋壳又很薄,所以也可以说黑陶蕴含着鸟图腾的内涵。
蛋壳陶其实是先民用来盛酒的器具。当然,那时的酒业还不发达,酒还只是富裕阶层的“奢侈品”。因此酒和蛋壳陶,一般都只在祭天祭祖这样的重要场合出现。不过,蛋壳陶的出现依然能说明,那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礼仪制度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还有黑陶香薰炉,上有20个小孔、下有三个对足、还有个子母口盖,它的出土也把我国用香薰的历史提前了1500年。龙山文化时期神农尝百草,已经知道香料的存在,香薰炉能够大大改善当时的居室环境,证明先民的生活已经具备了一定品质。
而贵族使用的陶器,不但追求精致,也追求大气。龙山遗址曾经出土了一件陶罍,底直径25公分左右,腹部直径是在80公分左右,是龙山文化时期最大的一件陶器,可谓“王者之器”。

黑陶工艺品,富有特色的文化手信
黑如漆,亮如镜,硬如瓷,声如磬。如今,龙山黑陶已是山东的地理标志产品。为了将这个具有4000多年历史的技艺延续下去,济南章丘深入挖掘、积极创新,很好的继承了传统黑陶制作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龙山黑陶产业。
创新黑陶作品种类十分丰富,不仅有现代陶艺家参与创作黑陶艺术品,也有民间艺人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
茶具、砚台、花瓶、烟缸,以及各种各样富有富有创造性的小型挂件等,造型独特、做工精致,充分满足广大民众的审美需求,是济南不可多得的文化手信,也是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部分图片引用自《如果国宝会说话》栏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各地手信随时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