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手信 济南 龙山黑陶:世界文化瑰宝,打破“中国文化西来说”

龙山黑陶:世界文化瑰宝,打破“中国文化西来说”

龙山文化,打破“中国文化西来说”

曾经,西方学术界认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在西方。在20世纪初,以瑞典地质学者考古学家安特生为主,力推“中国文化西来说”,这个说法直到1928年被打破。
那年春天,一位叫毕业于清华大学国学院少年吴金鼎,到母校齐鲁大学担任助教。他想着要到老家山东平陵古城走一趟,在路过龙山镇城子崖时,路沟边断崖的堆积横截面异于寻常,这引起了吴金鼎的重视。后来吴金鼎一次又一次回到这里进行踏勘,终于让日后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得以与世人相见。1930年,被人称为“中国考古学奠基人”李济先生主持了城子崖遗址的第一次大规模发掘。就这样,被封尘了4000余年的“龙山文化”破土而出。
龙山城子崖位于济南章丘的龙山镇,其实龙山文化不仅局限在此地,遗址大部分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到了20世纪60年代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杂的复合体。时间又来到了1981年,考古学家严文明提出了一个概念——“龙山时代”。龙山时代始于公元前26世纪,属于中国青铜与石器并用的时代。那时已经有早期铜器以及早期城市防御设施出现,一系列考古研究发现,龙山时代是中国史前社会大变革的重大历史时期和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关键时段。换句话说,龙山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底色,它打破了荒诞不经的“中国文化来源于西方”的说法

龙山黑陶,世界文化瑰宝

龙山文化的代表正是有着“世界文化瑰宝”之称的龙山黑陶。早在吴金鼎考察城子崖的时候,就发现了大量色泽乌黑、表面光滑的陶片。将这些文物复原以后,考古学家发现了当时的黑陶已经能够制作得十分精美,且造型独特,所以最早的时候也将龙山文化称为“黑陶文化”

“掂之飘忽若无,敲之铮铮有声 。”龙山黑陶是古老的传统制陶技艺,“器壁极薄、漆黑光亮、器型规整、少饰纹缕”而著称,是远古时期陶器制作工艺最顶峰时期的产物。

城子崖出土的黑陶“蛋壳杯”,杯壁只有0.5毫米厚,重量只有50克,薄如蛋壳的黑陶是陶匠们用快轮拉坯法制成的,这样艺术品当属黑陶中的“极品”。哪怕时间来到今天,拥有各项高级工具的现代,想要烧制出这样成色的陶器都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可见当时的匠人,拥有何等高超的智慧动手能力。

黑色陶器,源于图腾崇拜

黑陶的呈色,是在烧成后期用烟熏法进行渗炭的结果。可龙山时代的先人们,为何如此偏爱黑色呢?据猜测,这跟当时的图腾崇拜有关。有史学典籍显示,龙山文化是舜为首领的东夷族先民创造的史前文化。东夷族崇尚的是玄鸟,“玄”即黑色,有“少昊以鸟命官” 之说。

为了表达对玄鸟的敬意和崇拜,东夷人独创了制作黑陶的技术。黑陶的另一个特点“薄”,也与图腾崇拜相关。以鸟为图腾,鸟的蛋壳又很薄,所以也可以说黑陶蕴含着鸟图腾的内涵。

蛋壳陶其实是先民用来盛酒的器具。当然,那时的酒业还不发达,酒还只是富裕阶层的“奢侈品”。因此酒和蛋壳陶,一般都只在祭天祭祖这样的重要场合出现。不过,蛋壳陶的出现依然能说明,那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礼仪制度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龙山黑陶不仅有蛋壳陶,还有实用器具和大型礼器。华夏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蒸制食物的民族,陶甗(yan)就是当时的“蒸锅”,上部盛食物,中间细的腰部有个箅子,下面盛水。

还有黑陶香薰炉,上有20个小孔、下有三个对足、还有个子母口盖,它的出土也把我国用香薰的历史提前了1500年。龙山文化时期神农尝百草,已经知道香料的存在,香薰炉能够大大改善当时的居室环境,证明先民的生活已经具备了一定品质。

而贵族使用的陶器,不但追求精致,也追求大气。龙山遗址曾经出土了一件陶罍,底直径25公分左右,腹部直径是在80公分左右,是龙山文化时期最大的一件陶器,可谓“王者之器”。

黑陶工艺品,富有特色的文化手信

黑如漆,亮如镜,硬如瓷,声如磬。如今,龙山黑陶已是山东的地理标志产品。为了将这个具有4000多年历史的技艺延续下去,济南章丘深入挖掘、积极创新,很好的继承了传统黑陶制作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龙山黑陶产业。

创新黑陶作品种类十分丰富,不仅有现代陶艺家参与创作黑陶艺术品,也有民间艺人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

茶具、砚台、花瓶、烟缸,以及各种各样富有富有创造性的小型挂件等,造型独特、做工精致,充分满足广大民众的审美需求,是济南不可多得的文化手信,也是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部分图片引用自《如果国宝会说话》栏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各地手信随时查看

来源好手信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shouxin.com/2022/09/26/20585/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yi@haoshoux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