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对洛阳的了解,大多集中在古都文化的传承上,很少关注到传统手工艺方面。其实,在洛阳,有这么一件工艺品,传承千余年,华美异常,那就是——洛阳宫灯。

洛水之阳,成就十三朝古都
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经历过几度繁华几度毁灭的洛阳,如今又因为各种文化节目而被大家再次热议。
河南卫视推出的《洛阳水赋》和《龙门金刚》,一个在水下翩翩起舞,一个以天地为舞台,融合飞天和金刚令人移不开眼。节目播出之后,立刻引发网络好评。“难以置信的美”,是许多观众第一次看到这两个节目的第一感受,节目展示了中原文化,带给世界属于中国的国潮之美。而洛阳宫灯,从宫中来,到民间去,在民间发展多年,又重新悬挂回“宫中”。兜兜转转,跨越千年,璀璨流光的美传承至今。

元宵佳节,盏盏宫灯争奇斗艳
相传,洛阳宫灯创自东汉,汉光武帝建都洛阳后的第一个元宵节,在洛阳新宫内外和街上张灯结彩,大摆宴席。盏盏宫灯争奇斗艳,处处明灯璀璨,人们都提着宫灯外出庆祝。元宵节后,宫灯的制作技术,慢慢流出宫廷,传入民间,“宫灯”也正是因此得名。
直到新中国成立,洛阳宫灯飞速发展,迎来了新生。宫灯不仅发展了不同的品种,更是远销海外,1959年,洛阳宫灯创新制作的“六角子母灯”参加全国国庆灯展,得到多方好评。

七十二道工序,造就金碧辉煌
洛阳宫灯是纯手工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从选料到制作过程要求都很严格。整个制作过程共有七十二道工序,包括上灯、捏灯、网灯、糊灯、补灯、描胶、镶灯、洗灯、装饰等,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细心。

地方特色浓厚,种类多样
洛阳宫灯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可以分为纱灯类、方灯类、多角类、红小灯四大类,四大类中又分为若干小类,形色各异,构成了金碧辉煌的洛阳宫灯世界。常见的有白帽方灯、红纱圆灯、六色龙头灯、走马灯、蝴蝶灯、二龙戏珠灯、罗汉灯等。特别是红纱灯,造型优美、适合书写也适合绘画,能撑能合,便于保存。
红纱灯属于纱灯类,纱灯类的特点就是能撑能合,分为三种形式:圆样宫灯、老样宫灯、清化样宫灯。圆样宫灯又被称为门灯,通常用作装饰大门,带有肃穆和富贵的气息;老样宫灯是蛋圆形,主要用于商店的字号灯,引人驻足;而长圆形的清化样宫灯,是古时候的“官衔灯”,也是敬神的“还愿灯”。
方灯类的骨架是木制的,灯架四边都有透雕花边,灯面上通常会绘制山水、花鸟、人物以及戏曲故事等。多角类的宫灯与方灯类一样,是木架,分为六角和八角等,与方灯类比更庄重气派,多为大户人家使用。红小灯则是小孩子游玩的时候用的花灯、纸灯,造型别致、玲珑可爱,灯面不拘于丝绸,纸糊的也可以,常见的走马灯、玉兔灯、猴灯等都属于这一类。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当地手信随时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