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手信 扬州 宝应泾河大糕:龙的神韵,百年衣钵传承

宝应泾河大糕:龙的神韵,百年衣钵传承

光影交错的泾河古镇

泾河,是黄河支流渭河的主要支流,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自古以来,泾河河谷一直是穿越六盘山区的交通要道。无论是秦代的鸡头道,还是近代的西兰公路,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时光的印记。这片古老的土地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历史悠久的泾河龙王、柳毅传说更是深入人心。

泾河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的摇篮。南宋文学家杨万里、清代诗人陈廷敬、乔崇烈、郭瑗等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关于泾河的诗篇。漫步于大运河畔,你能感受到泾河关的鼎盛、御马头的辉煌、驸马营的雄壮,以及爱国抗英将领陈阶平、进士仲本的崇高气节。泾河关御马头如今仍肃立在镇西的潋滟水光中,是泾河的灵魂。泾河,以它的魂和眼,诉说着历史的风雨沧桑。

泾河镇因东汉三国时开凿泾河而得名。古泾河是盐城诸县交兑漕粮的必经之地,留下了“泾河关”之美誉。在这片土地上,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泾河,从河而兴,从兴而壮,从古至今,它是文明的摇篮。这里见证了先民的辛勤付出,也见证了文化的传承与繁荣。

泾河大糕:神话与传承的美味

在泾河镇,有不少传说变成了现实,如传说中的作为朝廷贡品的“泾阳雪片”,在现实中就是白龙牌“泾河大糕”,已成为人们每年春节必备的节日礼品。据说,柳毅路过泾河,救走了河畔牧羊的龙女,而留下的羊群则化作了天上的白云。一场大雪过后,泾河大糕就如同细雪一般绵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云片糕”。乾隆皇帝游江南时,尝到这美味后,赞不绝口,亲自书写“泾阳雪片”,使其成为朝廷的贡品。

另一种传说与《西游记》中的白龙马有关,相传东海龙王太子小白龙在泾河附近遇险,一位善心的泾河居民每天为其制作大糕,满足其饥饿。得知此事后,东海龙王感激不已,命令浚理泾河,为当地百姓带来吉祥和福祉。从此,以“白龙牌”之名传承的泾河大糕便诞生了。

这些薄薄的糕片,如同泾河居民无私的奉献,绵软的质地似小白龙的心灵。每一片糕片都似龙的祝福,每一口都是对故土的眷恋,是中华民族图腾的化身。龙是华夏子孙的守护神,永恒的象征,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百年美食的衣钵传承

早在19世纪,泾河镇上的“郭记茶食店”就以其精美茶食声名远扬。当时的店主郭恩泽承袭祖辈的智慧,专心致力于制作方酥、大糕、京果、麻饼、茶馓、桃酥等美味食品。至上世纪中期,由郭洪元接手,其中的“郭记方酥”更是名噪一时。

在1958年,宝应糕点厂特地聘请“郭氏方酥”的传人郭燮臣和郭燮棠,以传授独特的制作技艺。时至1974年,初中毕业的陈书元师从郭燮棠,学得方酥和大糕的精湛工艺,他成为现今“郭记茶食店”的传承者。陈书元以专注与创新,将“郭氏方酥”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心的改进。

在不断努力下,名副其实的“白龙牌”泾河大糕应运而生,以民间传说的名字闻名于世。这个美味的创作源于古老的传统,由郭家的承继者将其发扬光大。如今,泾河大糕不仅是一道美味,更是血脉相传的故事。

珍贵非遗,被荣誉点赞

宝应泾河大糕荣幸地被列为江苏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获得商业部和江苏省的优质产品称号,以及中国首届食品博会的银奖。这一美味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成为扬州地区传统糕点的代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泾河大糕的独特之处源自其色泽洁白、厚薄均匀、剥取易离、折而不断、细软滋润、能卷可叠、点则可燃的特质。这样的品质得益于其原材料和制作工艺。糯米、纯净白糖、精练油脂、上等果脯,这些优质的原材料,经过七道精细的工序,包括炒米、碾粉、窨陈、拌糖、和油、蒸烘、切片,才能呈现出洁白似雪、细腻似雪、绵软似雪的独特质感。

吃过泾河大糕的人都会赞叹,这美食入口即化,色泽白皙如雪,质感绵软,口感香甜,余味绵长。这份独特的美味源自于高质量的原材料和严谨的制作工序。在这片片糕点中,传统文化与美味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泾河大糕不仅仅是美味的食物,更是人们童年时的甜蜜回忆。过年时,母亲会将雪花大糕用红纸包好,放在孩子们的枕边,鼓励他们在初一吃下开口糕,象征着高中、高升的愿望。这美味的传统,已成为人们亲切而温馨的习惯。

部分图片引用自《中国影像方志》栏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各地手信随时查看

来源好手信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shouxin.com/2022/09/06/28007/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yi@haoshoux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