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之城扬州
“玉不琢,不成器”。玉雕,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工艺美术之一,以其高尚品质、复杂工艺和高雅趣味而闻名。近五千年来,玉文化的繁荣影响了其他工艺美术的发展,深刻塑造了中国人的审美情感,甚至成为君子品格的象征。随着时代的推移,现代扬州玉器在传承前辈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强调构图、章法、层次、造型和工艺,更具时代感。
“天下玉,扬州工“,扬州玉雕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从一块普通的玉料到一件玉雕艺术精品,背后蕴藏着玉雕匠人不懈的努力和智慧。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扬州申报的”扬州玉雕”项目榜上有名,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扬州玉雕的传承不仅是历史的延续,更是创新的见证。这门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焕发新的生命力,将古老的工艺与现代审美完美融合。它不仅代表着扬州的骄傲,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扬州玉雕的起源与传承
自古以来,扬州一直是中国玉器加工的主要地区,其玉雕工艺悠久而历史悠远,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位于高邮龙虬庄的新石器遗址中出土的管、环、璜、坠等玉器,清楚地表明在这个地区早在4000年前的夏代,就开始制作玉器。百余座汉墓中也出土了数以百计的玉器,清代乾隆时更见扬州琢玉全盛,其制作的大玉山成为国宝。古籍《书经·禹贡篇》中,也有”雍州贡琳琅”、”扬州贡瑶琨”的记载。
随着历史的推移,中国封建王朝更替,扬州的玉雕技艺也经历了三次大的发展。汉代是扬州玉雕的第一个发展阶段,琢玉师已采用透雕、阴线刻和浅浮雕等技法,丰富了玉器品类。唐宋时期,天下太平,百业兴盛,使得扬州玉雕迎来第二次发展,形成了”秀丽精巧,玲珑剔透”的风格。明清时期,扬州玉雕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独特的传统艺术形态,琢玉水平达到最高峰,成为朝廷进贡的玉器。
在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2月,扬州玉器厂的建立为扬州玉雕的传承提供了平台,使其得以重新焕发生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扬州玉雕工艺师创作了众多新颖、优美、精致的玉器产品,重启了中断200多年的”山子雕”技艺,也发展了独具特色的”链子活”技艺,充分展现了其高超的琢玉技法。
可以说,如今的扬州玉雕工艺凝聚了历史的沉淀和传承的智慧,延续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作为中国玉雕的重要代表,它不仅见证了历史的演进,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精妙的造型与丰富的题材
扬州玉雕工艺在艺术造型方面可分为三类:立体玉雕、半立体玉雕和玉石镶嵌。其中,立体玉雕采用一块玉石材料雕琢而成,包括单色和巧色两种,广泛取材于人物、花卉、鸟兽、炉瓶等五大类。而半立体玉雕则采用摊形的玉板,制作各种浮雕图案,也称浮雕或平面玉雕。玉石镶嵌则将雕刻的玉片嵌入漆底上,形成了红雕漆嵌玉,这种造型方式独具艺术魅力。
独特之处还体现在其表现方式上。大部分立体玉雕作为摆件,用于观赏;半立体玉雕多用于站屏、插牌;而镶嵌产品则以屏风和挂屏为主,其中挂屏每堂有四至六扇,屏风多为六至八扇,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突出中心,使得每扇作品既相连又独立,呈现出扬州玉雕独特的造型艺术。
俏色、山子雕和链子活,扬州语调的精湛绝活
扬州玉雕艺师作为传统工艺的代表,以全面继承传统的扬州玉雕优秀技艺为己任。他们不仅继承了过去的技艺,更锐意创新,将古老工艺与时代的需求相结合。在实践中,他们遵循着“量料取材,因材施艺”的琢磨工艺规律,不断提升“相玉”能力及雕琢技艺。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能够创作出大量构图新颖、造型优美、做工精致的作品。
“山子雕”以其独特的制作方式,为玉雕摆件工艺赋予了更深的内涵。通过利用玉料特点,巧妙地将瑕疵转化为艺术,使作品在细微之处流露出精湛技艺。
“链子活”技法,则通过纤细通透的雕刻,将玉石变成流动的链条,展现出对材料的巧思与雕刻的精湛。
这些传统技艺不仅代表了历史文化的积淀,更是未来创新的源泉。扬州玉雕艺师们的努力将这一古老工艺传承至今,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各地手信随时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