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楼街,老汉口的情怀
池莉在书中曾这样描述:“武汉人谁都知道汉口有条花楼街。从前它曾粉香脂浓,莺歌燕舞,是汉口繁华的标志。如今朱栏已旧,红颜已老,那瓦房之间深深的小巷里到处生长着青苔。”

“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未曾休”的繁华程度,在现在似乎没有那么出彩,但在几十年前,却足以让人发出“富贵迷人眼”的感叹。

明朝末年武汉关一带,有很多做小买卖的营生者集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条热闹的街道。这条街上的楼房多半是雕梁画栋的木构楼房,上有雕花图案的栏杆,于是人们就叫这条街作“花楼街”。与“花街柳巷”毫不沾边,是茶肆、酒楼、杂货铺、金号银楼林立的商业中心。

曾经的花楼街热闹非凡,前花楼融入了黄陂街,后花楼延长扩展成后来的花楼街,穿过一条条小巷出来就是大马路。弯弯绕绕的小巷里住着无数家普通百姓,让深巷之中散发着浓浓的市井烟火气。

值得庆幸的是,花楼街、武汉关、江汉路等附近一些开了几十年的老字号还在,或许他们换了门面换了位置,但这些武汉老味道依然能唤起我们的记忆。

始于1932年的顺香居

在当年,重油烧煤以顺香居的最为出色。在那个荤腥少见、肚肠寡淡的岁月间,重油而不腻的顺香居烧麦是无数汉口人嘴馋时的念想。

1989年开始,顺香居以酒楼模式经营,以武汉人的口味为主,将湖北菜与多种菜系融合改良,在凸显武汉码头特色的同时,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2011年武汉市商务局授予了顺香居“武汉老字号”的殊荣。

但不久之后,顺香居变因为各种原因闭店了几年,直到8年之后重新装修回归。老店新开的顺香居,是古朴庄重的中式装修,干净舒适的环境让老一辈感觉又惬意又熟悉。

醋香鲈鱼鲜美异常,不是常见地重油重辣武汉菜风格,但淋上秘制雪花牛肉酱,鱼肉又嫩又入味;

还有其他创新的融合菜,如回味糯米鸡、茄子宫保虾球等,都深受武汉老杆一直好评,最适合带长辈过来搞家庭聚餐。


俘获人心的刘胖子家常菜

家常菜家常菜,都是家的味道。开在黄陂街上的刘胖子,做了一手地道的湖北菜,价格实惠分量足,总给人一种家的感觉。开店二三十年,无论拆迁也好,修路也好,生意总是好得不行。

馓子牛肉很有武汉老味道,牛肉鲜嫩爽滑,馓子焦脆分量足,甚至直接可以当主食;

蹄花焖藕更是湖北传统名菜,洪湖野生莲藕天生丽质,具有香、甜、软、糯的优点,猪蹄炖得柔软,肥而不腻;
还有铁锅鲢鱼王、蓑衣茄子、胖鱼头等等,都是武汉人桌上最爱的家常味道。


武汉人的“劫数”汪玉霞

有着200多年历史的老店汪玉霞,从汉正街搬到后花楼熊家巷口后,以端午节气食品芝麻糕、绿豆糕独占武汉市场鳌头,中秋节推出的苏式月饼,也与冠生园的广式月饼各占半壁江山。汪玉霞成为了老汉口的味觉记忆,逢年过节就爱去他们家门口排长队买糕点。

如今的汪玉霞,豆沙绿豆糕依然是必买招牌,纯手工制作,清新醇香;蛋黄酥用料很足,层次丰富,口感很好;龙须酥、京果、杂糖等这些传统小吃,每次都卖得别快,是老武汉人最喜欢的味道;龙井茶酥、芝士雪花酥等创新甜品,是年轻人的最爱。

如今,我们在林立的高楼之中,搜寻被快节奏生活淹没在脑海深处的味道与记忆。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各地手信随时查看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