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口,有一种情怀叫“花楼街”。池莉在书中曾这样描述:“武汉人谁都知道汉口有条花楼街。从前它曾粉香脂浓,莺歌燕舞,是汉口繁华的标志。如今朱栏已旧,红颜已老,那瓦房之间深深的小巷里到处生长着青苔。”
在如今看来,花楼街仅仅只是连接江汉路与六渡桥的一条街,一栋栋曾经住满老武汉的旧楼,拆得所剩无几。“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未曾休”的繁华程度,在现在似乎没有那么出彩,但在几十年前,却足以让人发出“富贵迷人眼”的感叹。
明朝末年武汉关一带,有很多做小买卖的营生者集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条热闹的街道。这条街上的楼房多半是雕梁画栋的木构楼房,上有雕花图案的栏杆,于是人们就叫这条街作“花楼街”。与“花街柳巷”毫不沾边,是茶肆、酒楼、杂货铺、金号银楼林立的商业中心。
曾经的花楼街热闹非凡,前花楼融入了黄陂街,后花楼延长扩展成后来的花楼街,穿过一条条小巷出来就是大马路。弯弯绕绕的小巷里住着无数家普通百姓,让深巷之中散发着浓浓的市井烟火气。
随着城市化发展,花楼街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拆迁,如今只剩下一个名字和一条胡同。曾经那种“低头走小巷,抬头见繁华”的场景再难寻,记忆中的花楼街逐渐“消失了”。值得庆幸的是,花楼街、武汉关、江汉路等附近一些开了几十年的老字号还在,或许他们换了门面换了位置,但这些武汉老味道依然能唤起我们的记忆。
顺香居是一家始于1932年的老字号酒楼,位于花楼街与交通路交汇处,最开始以“重油烧麦”起家。在汉口老一代心里,有这么几家烧麦记忆深刻:六渡桥的福庆居、车站路的犯记,以及花楼街的顺香居。在当年,重油烧煤以顺香居的最为出色。在那个荤腥少见、肚肠寡淡的岁月间,重油而不腻的顺香居烧麦是无数汉口人嘴馋时的念想。
1989年开始,顺香居以酒楼模式经营,以武汉人的口味为主,将湖北菜与多种菜系融合改良,在凸显武汉码头特色的同时,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2011年武汉市商务局授予了顺香居“武汉老字号”的殊荣。
但不久之后,顺香居变因为各种原因闭店了几年,直到8年之后重新装修回归。老店新开的顺香居,是古朴庄重的中式装修,干净舒适的环境让老一辈感觉又惬意又熟悉。
王牌重油烧麦每桌必点,依然有着浓厚的武汉特色肉丁、糯米、香菇以及大量的黑胡椒,香辣爽口、油而不腻恰到好;醋香鲈鱼鲜美异常,不是常见地重油重辣武汉菜风格,但淋上秘制雪花牛肉酱,鱼肉又嫩又入味;还有地道湖北风味的藕汤,粉粉糯糯的藕带有一丝丝自然的甜味,吃完油腻食物再来这一口清爽藕汤,简直不要太爽。还有其他创新的融合菜,如回味糯米鸡、茄子宫保虾球等,都深受武汉老杆一直好评,最适合带长辈过来搞家庭聚餐。
家常菜家常菜,都是家的味道。开在黄陂街上的刘胖子,做了一手地道的湖北菜,价格实惠分量足,总给人一种家的感觉。开店二三十年,无论拆迁也好,修路也好,生意总是好得不行。
刘胖子家凭借多年来的努力成为了楚菜餐饮名企,开了十几家连锁,自家的汽水肉蒸蛋也上了“楚菜名菜”的榜单;馓子牛肉很有武汉老味道,牛肉鲜嫩爽滑,馓子焦脆分量足,甚至直接可以当主食;
火爆三鲜是爆炒猪肝、腰花和鱿鱼,配上青红椒和黑木耳以及秘制酱料,色泽艳丽、酱香馥郁、味道鲜美,也是每桌必点的武汉名菜;蹄花焖藕更是湖北传统名菜,洪湖野生莲藕天生丽质,具有香、甜、软、糯的优点,猪蹄炖得柔软,肥而不腻;还有铁锅鲢鱼王、蓑衣茄子、胖鱼头等等,都是武汉人桌上最爱的家常味道。
汉口有句歇后语:汪玉霞的饼子——劫数。武汉话里“劫数”的发音和“绝酥”接近,这汪玉霞的酥糖“一绝”,是武汉人的“劫数”。有着200多年历史的老店汪玉霞,从汉正街搬到后花楼熊家巷口后,以端午节气食品芝麻糕、绿豆糕独占武汉市场鳌头,中秋节推出的苏式月饼,也与冠生园的广式月饼各占半壁江山。汪玉霞成为了老汉口的味觉记忆,逢年过节就爱去他们家门口排长队买糕点。
2016年,汪玉霞搬到了翻修后的吉庆街上,虽然不在花楼街上,但依然刻有花楼街的基因。据说重新开业的第一天,就有一个90多岁的老爹爹杵着拐杖排队个把小时,仿佛花楼街往日辉煌依稀还在。如今的汪玉霞,豆沙绿豆糕依然是必买招牌,纯手工制作,清新醇香;蛋黄酥用料很足,层次丰富,口感很好;龙须酥、京果、杂糖等这些传统小吃,每次都卖得别快,是老武汉人最喜欢的味道;龙井茶酥、芝士雪花酥等创新甜品,是年轻人的最爱。
曾经,花楼街包罗万象,见证了大汉口的花样年华,与武汉人最平凡的生活。如今,我们在林立的高楼之中,搜寻被快节奏生活淹没在脑海深处的味道与记忆。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