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面人,为北京奥运会喝彩的“中国雕塑” 767阅读 0评论 为奥运喝彩的北京面人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鸟巢隆重举行,空前盛事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赢得了全世界的赞叹和喝彩。与此同时,中国的各种文化艺术作品都纷纷登上了北京奥运会的舞台,以百花齐放和争奇斗艳之姿态闪亮全世界。 其中,一位名叫张俊显的工艺大师奥运期间制作了“奥运冠军”的系列面塑作品。这些面塑作品是以奥运冠军本人为原型,一个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非常精美,不仅赢得了奥运冠军们的喜爱,就连外国运动员和教练都纷纷赞叹不已。 北京面人的历史 面塑又被称为面人,是中国的民间艺术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虽然制作技艺简单,却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面塑的起源已经无从考证,现存发掘出来的最早期面塑,是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地区出土的男俑上半身像、面制女俑头和面猪。 经过考证,这些面塑是唐代永徽年间的古物,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可见面塑的历史十分悠久。在明清时期,面塑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因为这时期的面人制作技艺已经逐渐完善,面人作品又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不仅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成为了孩童们的“宝藏玩具”。 而且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宰相刘罗锅还和面塑有着一个十分有趣的小故事。“刘罗锅”,是人们对清朝宰相刘墉的俗称。因为据说刘墉是一个驼背,驼背又被俗称为罗锅,所以人们常常以罗锅之名来取笑他。刘墉的家中有一位山东来的厨师,姓王,在一次和面中,王师傅照着山东人过年节的习惯,将和好的面团揉搓成了各种形状的馒头,有的揉成了兔子,有的搓成了小鱼,有的弄成了蝴蝶,再用红枣、花瓣等进行一番点缀装饰。 等到这些漂亮精致的馒头整好后往餐桌上一端,刘墉顿时赞不绝口,反复观赏这些生动有趣的面熟,竟然有些不舍得吃了。 被誉为“中国雕塑”的北京面人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面人是北京民间婚丧嫁娶等风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艺品,尤其是在白塔寺、护国寺、东岳庙以及蟠桃宫等大型庙会上最为常见。面人工艺师们以蒸熟后着色的面团为原料,在现场捏制出各种栩栩如生的戏剧人物和生趣动人的飞禽走兽,往往会吸引来一大堆人驻足围观,争相购买。 人们在参观面人捏制过程中,都会被面人工艺师们的精湛技艺和各种形象生动的人物形象折服,外国游客们甚至将北京面塑称之为“中国雕塑”。 在这一时期,北京的许多民俗风情都都反应在了面人的作品中,如“大娶亲”、“七十二行”、“坐洋车的女人”等等等,面人捏制出来的历史人物和神佛塑像格调清新,高雅隽永,每一件作品无一不是神形兼备、逼真动人。 北京面塑的系列作品不仅老百姓们十分喜爱,就连皇室贵族们也喜欢赏玩收藏面人。现今存放在故宫博物院里的各种精致面塑,就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赏玩之物。 北京面人是沉淀了千年的艺术,它作为人们赏玩之物存在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社会教育功能。来到北京的游客们,不妨买一两个小巧精致的面人回家,不仅可以摆放在家中,也可以作为手信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给他们讲一讲老北京面人的故事。 部分图片引用自《北京您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当地手信随时查看 来源好手信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shouxin.com/2021/05/23/16131/ 标签: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