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享端午,你的家乡,吃什么?

伴随了高考的结束,端午节也临近了脚步。是不是已经闻到了粽子的香味?别急,端午的美味和习俗远不止这些。今天,好手信就和大家一起走进这个传统节日,感受那份穿越了千年的情怀。

端午,从屈原说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端午节的来源,与大诗人屈原息息相关。屈原在汨罗江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划龙舟、吃粽子。端午不仅仅是一个纪念屈原的日子,更是一个关于家国情怀、文化传承的纽带,将我们与祖先的智慧和精神紧密相连。

每当端午来临,那粽子的香气、龙舟的鼓声、艾草的清香,都在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始终不变。

你的家乡,端午吃什么?

粽子:端午的“主角”

在端午节,全国大部分地区餐桌上的的“主角”,非粽子莫属。粽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之一。
陆游曾这样描述过“粽包分两鬓,艾束著危冠。”南方的粽子,以嘉兴、苏州等地为代表,馅料丰富,有豆沙、火腿、咸肉、枣泥等;北方粽子则以小枣粽为代表,馅料简单,却别有一番风味。
包粽子的过程,其实也是家人团聚、分享快乐的时光。一片片翠绿的粽叶,包裹着软糯的米粒和各种馅料,无论是咸香的肉粽,还是甜蜜的豆沙粽,每一口都是家的味道,都是对团圆的渴望和对传统的坚守。

万水千山“粽”是情,南国水乡的舌尖美味

盐蛋:端午的“配角”

“蛋圆如日,日日新。”端午的盐蛋,虽然看似不起眼,却有着独特的意义。它如同一轮轮小小的太阳,照亮了节日的餐桌。不仅富含营养,更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希望的延续。剥开蛋壳,那晶莹剔透的蛋白和金黄的蛋黄,就像是生活中的小确幸,提醒我们珍惜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咸鸭蛋只有两种:高邮双黄鸭蛋及其他咸鸭蛋

瓯柑:端午的“清新剂”

在温州有一句民谚“端午瓯柑胜羚羊”,意思就是说每到端午佳节,家家户户以高其他水果好几倍的价格去购买瓯柑,全家老少都要吃上几个。瓯柑是温州特产,以温州的别称“瓯”而得名。瓯柑清新可口,能解油腻,提神醒脑。在炎炎夏日,来一口瓯柑,那酸甜的口感,就像是一股清泉,让人瞬间精神百倍。

端午瓯柑胜羚羊,清甜多汁超解腻

绿豆糕:端午的“清凉伴侣”

武汉的端午节,离不开一盒绿豆糕。中医理论中,绿豆有消暑清热的作用,当细腻清凉的绿豆糕,与初夏的端午相遇,怎能不叫人欢喜?一块绿豆糕,那清凉的口感,就像是一阵微风,带走了夏日的燥热,带来了一丝清凉。

排队五小时,只为一盒绿豆糕

煎堆:端午的“甜蜜使者”

“团团圆圆,甜甜蜜蜜。”在南方沿海一些地区,过端午还有吃煎堆的习俗。煎堆外形圆润、色泽金黄,吃起来香甜可口。不仅味道好,还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生活的甜蜜。在端午这个节日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这美味的煎堆,那份温馨和幸福,是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的。

龙江煎堆“碌得起”,寓意团圆兴旺的顺德特产

黄酒:端午的“品味搭档”

黄酒,作为中国传统的酿造酒,以其温润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深受人们喜爱。在端午节这一天,品饮黄酒不仅仅是为了享受它的美味,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对健康的追求。在端午饮用黄酒的习俗,还源于古人对健康的追求。黄酒不仅能够驱寒祛湿,还有助于促进食欲和消化。在炎热的夏季,黄酒的温热可以平衡体内的寒气,达到调和身体的效果。同时,黄酒中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对身体有着诸多益处。

浙江绍酒行天下,不只是靠外号多

      

香包:端午的“平安符”

“香囊暗解,罗带轻分。”香包小巧精致,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端午时节,最适合装入艾叶,有驱蚊之功效。一个家人亲手制作的香包,不仅美观,还承载着亲人的祝福和对平安的祈愿。每当佩戴上香包,就仿佛能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和关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家的温馨。

小小香包,跨越千年的祝福与期盼

 

端午小长假,

你味蕾准备好了吗?

最后,

给大家送上最简单的祝福:

祝大家端午快乐,

吃好喝好玩好,

最重要的是,

和家人朋友一起

享受这个传统节日的快乐!

好手信,带回家的礼物!
手信不在于贵,而在于心!它不仅只是带回的礼物,更是给家人朋友的满满爱意。好手信平台致力于各个城市手信、伴手礼推荐。介绍当地的地方特产、传统文化、特色美食、手工艺品。

线下会员店地址

武昌站店:武昌火车站西广场地下商A2-2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各地手信随时查看

 

 

来源好手信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shouxin.com/2024/06/07/37322/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yi@haoshoux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