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手信 苏州 吃一口苏州青团,尝江南美好春天

吃一口苏州青团,尝江南美好春天

清明时节青团香

细雨绵绵已清明,暖暖春意诉浓情。清明既是追思先人、薪火相传的节日,也是天朗气清、草木繁茂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桃芳菲,桐始华,人间最美四月天。在这仲春与暮春之交,许多人一边扫墓祭祖缅怀先人,一边珍惜春光,踏青春游不负韶华流年。在这春和景明的日子里,最富清明时节的特色食品,便是青团。

白居易有诗云:“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青团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考证大约始于唐代。那时每逢清明几乎家家都要蒸青团,人们主要将青团当做祭祀的用品。《吴门竹枝词》里有一句“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以及清代《清嘉录》里的“市上卖青团熟藕,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都证明了青团的祭祀功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团作为祭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逐渐演变成了一道时令性的美食小吃。青团碧青油绿,糯韧绵软,甘甜细腻,清香爽口,从色彩到口感都有着春天的气味。古人把每年吃的第一口青团叫做“尝春”,实在是生动形象。

吃青团,尝春天

青团主要流传于江南一带,其中以苏州青团最为出名。而春天正是江南好风景,座座青山,片片湖泊,以及别具匠心的园林艺术,织就出苏州的旖旎春色。苏州是我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为独特风貌,其中苏州古典园林与中国大运河苏州段,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以江南水乡的钟灵毓秀,以及千古沉淀的人文气息,吸引着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一首又一首歌咏抒怀的篇章。例如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一首《送人游吴》把古代这个繁华都市介绍的得十分详尽:“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仿佛徐徐展开了一副优美的苏州全景图,“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进入眼帘。

这样的美景怎能不让人动心?又到一年清明时,无论你是否身处江南,不妨来尝一口苏州青团,能让你仿佛置身于江南的烟雨蒙蒙之中,在清新爽口的美味之中,寻到那满园的春色,细品出江南的诗意。

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

清代文学家以及美食家袁枚,在其著名的《随园食单》描述青团为“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青团之所以能呈现出如碧玉般的色泽,主要是加入了草头汁。有的是用青艾汁,有的是用雀麦草汁,或者其他蔬菜汁。

具体来说,一枚青团的诞生要经历割青草、打青水、做团子、蒸团子这4道工序。入春之后,在清早割下沾满露水的青草。辅以石灰水,将新鲜的青草打成草汁。再将青水与糯米按照一定比例充分融合,就做成了青团特有的青皮,捏成团子。

苏州传统青团里,有的做成纯粹的青团,有的会包上豆沙、枣泥、莲蓉等馅料。最后就是上屉蒸熟,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时再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所以青团碧青油绿。刚蒸好的青团最为诱人,一打开蒸笼香气扑鼻,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清香,每一口都是江南的好味道。

口味多变,既有传统也有创新

青团作为江南清明的美食符号,拥有多变的口味,有甜口的也有咸口的。在青团的众多馅料中,最经典的当属豆沙馅。红豆配上白糖,熬煮出来的豆沙,肥而不腻,松糯香甜。蛋黄口味也深受欢迎,打碎的蛋黄混杂着丝丝肉松,满口都是咸香之味,一口就能让人得到最大的满足。

如今,青团也在不断改进内馅,各种各样的新奇口味也出现在了市场。稍微“保守”一点的,有芝士口味、抹茶口味、玫瑰口味等,好吃有新意,也不过分“猎奇”。当然在商家们的“内卷”之下,青团还有腌笃鲜口味、螺蛳粉口味、鸡肉培根口味等,或者添加诸如鲍鱼、陈皮、黑松露等名贵食材。经典口味当然是最好的,满满都是江南春天的味道。不过,如果对新奇口味感兴趣,也可以挑选三五样来品尝,说不定也能感受一番江南美景的别样魅力。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各地手信随时查看

来源好手信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shouxin.com/2023/04/03/25000/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yi@haoshoux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