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手信 苏州 桃花坞木刻年画:姑苏非遗文化,与日本浮世绘结缘

桃花坞木刻年画:姑苏非遗文化,与日本浮世绘结缘

始于“门神画”,喜庆迎新年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常在春节期间用来装饰生活环境。早期的年画源于古代的“门神画”,主要是驱凶避邪和祈福迎祥两大主题。传统的民间年画多用木版水印制作,后来随着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不限于门神,变得丰富多彩,年画的形式也从木刻发展成更多形式。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灵信仰,而如今的年画已经逐渐发展成了年节的装饰艺术,用于装饰环境,包含着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

广义上来说,只要是民间艺人创作然后经过作坊行业刻绘和经营,以描写和反映民间世俗生活为特征的绘画作品,均可归为年画类。年画题材从早期人类对自然的崇拜,逐渐转化成对社会性的人格神的崇拜与信仰,年画角色也逐渐从最早的桃符、苇索、金鸡、神虎,到神荼、郁垒,再到后来的关羽、赵云、尉迟恭、秦叔宝等武将和钟馗、天师、东方朔等神仙,其间有着一条鲜明的发展轨迹。

年画向“年话”转变是在宋朝,当时,宋徽宗扩建“翰林图画院”,时逢传统绘画和雕版印刷术交融发展,木版彩色套印年画走向成熟和普及。年画从镇宅消灾向迎福纳祥转变,年画变成了祝福年话。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周密的《武林旧事》等典籍,都记载了宋代京城春节期间出售年画之类吉祥装饰品的景况。

起源宋代,中国五大民间木版年画之一

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锦竹的木版年画,并称为中国五大民间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曾是江南民间年画生产的荟萃之地,发展最早且延续时间较长,人们习惯把苏州年画称作“桃花坞年画”,木刻年画又被称作“姑苏版”或“苏州版”。桃花坞木版年画源于宋代雕版印刷工艺,从绣像图演变而来,还继承了明代的分版分色套印技术。在清雍正、乾隆年间,年出产的年画达百万张以上,达到鼎盛时期。

在民间有“南桃北柳”的说法,指的是南方苏州的桃花坞年画和北方天津杨柳村的年画。这两种年画是中国的两大年画派别,都很出色,不分伯仲。桃花坞年画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构图对称、丰满,具有典型的江南地区民间艺术风格。而杨柳青年画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构成与一般绘画和其他年画不同的艺术特色。

刻工精美,与日本浮世绘有不解之缘

桃花坞木版年画通常以头大身宽的人物为主,色彩以红、黄、蓝、绿、紫、淡墨等色为基调进行组合,给人一种对比强烈鲜明、欢乐明快的视觉感受。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刻工精美、题材多样;繁荣与衰落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息息相关;融合了文人画法和西式“泰西笔法”,是中西艺术融合的典范。

桃花坞木版年画反映了当时苏州人民的生活和风土人情,也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福,不仅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更是流传到日本、英国和德国。尤其是日本,桃花坞木版年画与日本浮世绘有着不解之缘,对日本浮世绘有着重大的影响。日本的浮世绘,参考了桃花坞年画的造型、题材、用色,然后进行了本土化再设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浮世绘又漂洋过海,对印象派和西方现代绘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今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期待有更多人能看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版一色,“环色”造复色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制作主要分为三大工序:创作(画)、刻版(刻)、印刷(印)。在画稿完成后,刻工会开始“上样”,也就是把画稿粘贴到梨木板上,再分成线版和套色版若干块。这里需要刻工有着娴熟的技巧,才能保证线条流畅、图稿不走样。

一版一色的桃花坞年画,是分版水色套印的。先印墨线版,再分版套色。桃花坞年画通常用色为红、绿、黄、桃红、紫和淡墨等五六套色,利用两种套色重叠造成复色(也就是“环色”),形成丰富的色彩变化。印刷的过程中,印工采用“模版”技法,要保证墨线版和套色版准确,与原作一致,进行装裱,到这里一幅桃花坞木版年画才算完成。

桃花坞木版年画题材有人物神像、戏文故事、民间传说、装饰图案、时事新闻等。来到苏州,感受姑苏美景之余,不妨买上一幅年画,感受源自宋代的祝福与美好。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当地手信随时查看

来源好手信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shouxin.com/2023/01/11/22954/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yi@haoshoux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