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手信 银川 宁夏“蓝宝”贺兰石,塞上闪耀的明珠

宁夏“蓝宝”贺兰石,塞上闪耀的明珠

塞上江南,《大话西游》取景的地方

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江南好风光。说到宁夏,人们不禁会想起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那黄沙漫天飞舞的场景,塞上江南那富有独特魅力的风光,无疑给至尊宝与紫霞仙子的爱情增添了一分又凄美又浪漫的色彩。

这里不仅仅是《大话西游》的取景地,还有许许多多经典电影和电视剧,都曾在此拍摄过。宁夏是我国西部的一块宝地,巍巍贺兰山绵亘西北,红色六盘山雄踞南陲,滔滔黄河水九曲迂回,散发的魅力让电影观众以及无数游客倾倒折服。

宁夏“五宝”,贺兰石居首位

宁夏除了拥有大气磅礴的塞外风光,还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及丰富的物产。省会银川曾是西夏王朝的首都,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商贸重镇。因此物产丰富自不必多说,宁夏人引以为傲的“宁夏五宝”就是最好的证明。“宁夏五宝”分别是:“蓝宝”贺兰石、“红宝”枸杞、“黄宝”甘草、“白宝”滩羊皮以及“黑宝”发菜。而贺兰石就是“宁夏五宝”之首
“贺兰西望矗长空,天界华夷势更雄。”塞上名山贺兰山峥嵘险峻,曾历经沙场狼烟,饱含苍然和悲怆。贺兰石,被当地人叫做“碧紫石”、“吉祥石”,就是产自于这座雄伟贺兰山的滚钟口。滚钟口在贺兰山2600米处悬崖之上,古为贺兰山胜境,如今也是宁夏有名的避暑胜地。十三亿年前,贺兰石就是在这里偶然形成,又经历了大自然数亿年的磨砺,最终形成了这颗闻名遐迩的“蓝色精灵”。

贺兰石质地均匀而细密,清雅而莹润;浅绿与深紫色相得益彰,鲜亮而明丽;有的还夹着玉带、云纹、眉子、银线、石眼等结构,雅趣天成。再被匠人精心雕饰,便可成为上好的工艺品。

承载历史文化的贺兰砚

贺兰砚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承载着宁夏的文化进程与文人生活写照。贺兰砚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传说还有一则“蒙恬制笔”的故事。秦朝蒙恬曾率兵十万屯垦于宁夏等地的黄河两岸。蒙恬“以柘木为管,鹿皮为柱,羊皮为被”,制造了被后人称为的“秦笔”、“苍毫”。与其配套的砚据说也是在此时出现。
不过这一传说没有史料记载,能找到的最早有贺兰砚记载的是《宁夏府志》:“笔架山在贺兰山小滚钟口,三峰矗立,宛如笔架,下出紫石可为砚,俗呼贺兰端。”清朝时期还流传着“一端二歙三贺兰”的说法,说明在当时它已与天下第一的端石齐名了。
“色如端石微生紫,纹似金星细入肌。配在文房成四宝,磨而不磷性相宜。”构成贺兰石的矿物质非常细微,聚在一起又格外紧密,如此细腻的基底特别适合刻制砚台。贺兰砚发墨迅速,呵气生云,储水不枯,积墨不朽,带盖如同密封器一般,素有“存墨过三天”之誉,深受书法家和画家的喜爱。
“千辛采得高山石,众志成为巧匠心。寄语临池挥笔客,要知一砚重千金。”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一生酷爱石砚,各类繁多的石砚占其收藏的相当大的一部分,1979年他收藏到贺兰砚后如此夸赞道。2012年10月,“贺兰砚”通过了商标局的法定核准,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贺兰石雕刻,闪耀的塞上文化明珠

除了刻制成砚台,也还有数不尽的贺兰石雕刻佳作。人民大会堂宁夏厅有一幅大型贺兰石竖屏,由闫子洋、闫子江、闫家军历时3年精工细刻完成,上面镌刻着《清平乐·六盘山》;香港回归与澳门回归时,宁夏赠予了贺兰石雕刻《牧归》《九羊启泰凤归图》;不仅如此,在各种重大纪念日庆典上,贺兰石雕刻都曾展现过它迷人的魅力,是宁夏一张重要的名片。

让一块小小的石头,展现出塞上江南的诗情画意,传递地方文化,这是贺兰石雕刻的匠人们毕生所追求的事业。一盏灯、一把刀、一方石、一个人,贺兰石雕刻的非遗传承人正用他们的热血继续书写着贺兰山的传奇。

个人收藏、馈赠友人的艺术佳品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贺兰石还可雕刻成精美的印章、小巧玲珑的茶具、镇纸、笔架、台灯以及其他的书房用品,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书香与古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传递,佩戴贺兰石饰品也成为一种流行和时尚,体现着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本色的内心向往。如今,贺兰石饰品还成功走入了国际市场,远销欧美、东南亚各国,是个人收藏、馈赠友人的艺术佳品。

部分图片引用自《贺兰山寻宝》栏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各地手信随时查看

来源好手信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shouxin.com/2022/08/01/18964/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yi@haoshoux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