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手信 重庆 千年磁器口,古镇陈麻花

千年磁器口,古镇陈麻花

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

若论宋代诗人中谁最爱吃,大文豪苏东坡敢称第一。 “东坡鱼”“东坡肉”等等,这些都是因为我们的苏老先生那“一肚子不合时宜”所造就的。
   
  
据传,在徐州任职期间这位”诗人美食家“酷爱中国一种传统小吃,并提笔在《寒具诗》中写道:“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寒具”是馓子两汉时期的别称,而馓子就是今天我们所吃的麻花。苏老先生在诗中以十分文艺的笔触写出了麻花的外形及其制作特点,中国的一种特色食品,用两三股条状的面拧在一起,油炸而成。
    
  
在几千年的中华美食文化中,麻花是炎黄子孙喜爱的民族传统食品,既可休闲品味,又可做酒伴茶,是理想的休闲小食品。
  
   

没吃过”陈麻花“,就没到过磁器口

在重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来到磁器口,不尝一尝外表金黄玲珑入口香甜酥脆的”陈麻花“,等于白来。
    
  
陈麻花是什么麻花?答:陈昌银麻花,简称”陈麻花“。说起陈麻花,当地有句俗语:陈麻花下酒,干脆。    
20世纪30年代,陈昌银的爷爷陈景洪来到磁器口沿街叫卖手工麻花,炸出的香甜酥脆的小麻花迅速走红,受到街坊邻里、贩夫走卒、乃至客居于此的文化名人的共同喜爱。   
   
后来,大家干脆给陈昌银爷爷,取了个名号——“陈麻花”,陈昌银总结了爷爷的麻花手艺开启了陈麻花在磁器口的新篇章。
    
   
陈麻花在制作过程中,对所需材料十分讲究,精制的面粉,颗粒饱满的芝麻,香而不腻的核桃油,优质的糯米、冰糖等上等原材料……    
除用料考究、配方传奇之外,最考功夫的是揉、搓、炸三道手工技艺。一根根揉成五寸长、筷头粗的面棍铺在案板上,十指翻飞,一按、一搓、一拧……眨眼之间,麻花绽放,落英缤纷,犹如指尖芭蕾、精灵起舞,视觉效果超燃。
    
   炸麻花最重要的是掌握火候,待到麻花颜色变黄后及时出锅,炸的太嫩,麻花会发绵,炸的太老则会糊,而陈麻花正因其选料上乘,采用全手工制作,因而具有香、脆、酥、久放不绵等特点。 
   

重庆网红鼻祖,走亲访友标配伴手礼

素有巴渝第一古镇之称的磁器口已有1800年,孕育了古镇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走进磁器口的第一步,三四十年代古老的建筑和布置微带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在古镇里漫步时当有一家商店前人推着后人,买东西跟着人多的那家买准没错!那很有可能就是陈麻花。   
 
随着磁器口一起走过悠悠岁月的陈麻花成为了磁器口美食三绝中的首数,磁器口制作麻花的店铺一共有30多家,其中只有3家陈昌银手工麻花是古镇里唯一获得重庆市级非遗称号的店铺。     
   
近年来,陈麻花也进行了改革创新,不仅仅只有保存着历史风韵的原味,还迎合现代人的口味,研制出黑芝麻、巧克力、蜂蜜等口味。    
原味,香甜可口,入口即化,老少皆宜;椒盐麻花,口味纯正,酥脆化渣;麻辣麻花,重庆口味,集甜、麻、辣于一体,回味无穷;新产品蜂蜜麻花,口味纯正,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    
如今的磁器口早已成为了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重庆“新巴渝十二景”,巴渝民俗文化旅游圈,陈昌银麻花作为磁器口古镇一绝,是寻根古镇文化永远都绕不开的美食记忆,也成为每个游客给家人带回的必备手信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加入我们

来源好手信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shouxin.com/2021/05/17/5308/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yi@haoshoux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