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手信 西安 陕西皮影戏曲,摇曳在光与影中的千年艺术

陕西皮影戏曲,摇曳在光与影中的千年艺术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

总会听老人们谈起,在他们小时候总喜欢往庙会跑只为了看一场《三打白骨精》,好奇地跑到幕后却惊奇发现,无非是一个人,一双手,几根木杆,一连串来回跑动的各式剪影,便能在幕布上投出一方小小世界。
  
  
这便是皮影戏的独特魅力,作为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通过将皮制人物形象,借光投射在半透明幕布上,配上伴奏与唱腔进行表演,多种艺术融合。
   
   
白色幕布上展现各种活动影像,人物、动物的运动和情态以及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这一切梦幻的呈现都归功于皮影艺人精湛绝伦的手艺活。
 
   
他们是手艺大师,是“指法”高手,十指联动,既能扮演慷慨激昂的武将,也能做唱腔悠韵的文士,一个人就是一只队伍,是舞台上的千军万马,也穿越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风华。   
  

世界历史名城,中国皮影的发源地

谈及皮影,自然绕不开中国皮影的发源地,在这里,开启丝绸之路,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勾勒出如今人们心中的“长安情结”,它就是世界历史名城 —— 陕西西安。
   
   
说起宫廷糕点,桃酥是绕不开的话题,自唐朝开始,就一直是各代帝王钟爱的贡品,相传到了清末慈禧太后时期,更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太后每次用膳后,都会选用桃酥当作餐后甜点。
 
    
现如今的陕西皮影在制作时,仍旧坚持选用上等牛皮,经泡、刮、磨、推精致加工成半透明状,再经过染色、熨烫等多道工序精心打造,上色手法多样,使用黑、红、绿、黄、紫五种矿物颜料,正反两面多层渲染。   
以西安为界分东路影系和西路影系,东路皮影人物的头与身高比例在1:5左右,净身高一般男为7寸2分,女为7寸。雕刻细腻,造型生动,装饰严谨,色彩富丽堂皇。    
西路皮影人物头与身段的比例为1:6左右,身段较为舒展。装饰简约,图案大方,气派壮大,此外还有存世量极少的灰皮影,可谓陕西一绝。    
  

“最早的动画”

给予文化物质贫乏年代精神食粮

”陕西一绝“不仅绝在皮影制作上,其表演技术也十分巧妙,挑、抵、推、拉、抖、捻、揉、摇、拖、反转等技法实现影像的移动以及人物繁复的动作和细腻的情感表现。
   
 
且陕西皮影戏曲调流派支系繁多,现在能够经常性演唱的皮影戏有老腔、碗碗腔、弦板腔、阿宫腔、秦腔、南北道情等十余种唱腔。
   
  
当两者绝艺相融之时,皮影经此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每逢节庆之日,大小街巷都有影戏棚子,无论寒暑,不避风雨,观者仍络绎不绝。
   
  
在文化物质贫乏的年代,皮影为历代广大民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过去在农村、厂矿、部队、机关、学校都常有业余皮影戏社团组织。
 
   
如今的陕西皮影遍及陕北、关中、陕南各个角落,在陕西境内几个地区,每个县都有皮影社,不少是清代流传下来的老箱底。由五六人组成,行动方便,不择场地,长年活动于民间的村镇,宅院,在广阔的农村扎下牢固的根基。   
2011年,这项流传千年的中国民间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而走向世界。
    
   
来古都西安一趟,莫忘了去西安市明清皮影艺术博物馆这座让古老皮影艺术“活起来”的博物馆逛逛,不夸张的说,带着一套精美的皮影戏作为当地特色手信送给友人绝对够场面!
    

部分图片引用自《非遗传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加入我们

来源好手信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shouxin.com/2021/05/17/4990/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yi@haoshoux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