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手信 上海 嘉定竹刻:以刀代笔,雕刻春秋五百年

嘉定竹刻:以刀代笔,雕刻春秋五百年

乾隆题诗,竹刻传神

“正嘉二百余年阅,邻鹤遗雕坚致真。高技必应托高士,传形莫若善传神”。这是清朝的乾隆皇帝在一个雕琢着《西园雅集图》的竹刻笔筒上御笔题写的一首诗。
这首题诗反映了乾隆皇帝对《西园雅集图》竹刻笔筒的喜爱。而诗中的“邻鹤遗雕”指的正是创作者,朱鹤
清乾隆年间,皇帝的政权逐渐巩固和统一,社会稳定,嘉定的经济得以复苏,文化发达。
乾隆皇帝又十分喜欢工艺品,便派人大肆到民间收集精美的工艺。嘉定竹刻以鬼斧神工的作品,独特的风格和创新式的技艺赢得了乾隆皇帝的喜爱。

以刀代笔,雕刻春秋

朱鹤,是明代的书画家和竹刻家,也是上海嘉定竹刻技艺的创始人。他从小就对书画有着浓厚的兴趣爱好,少年时曾在松江的书法家曹时中处学习金石篆刻。成年后,他已经成为了一名善诗谙画的大家。
朱鹤以刀代笔,在器石竹木上进行雕画,创造出了高浮雕刀法,使书画上的山石树木层次分明,给人以强烈的立体视觉感官。
他所刻的笔筒、杯盘、香筒等器物,更是被人们当作珍贵的宝物,纷纷争着抢着来购买。特别是钗和簪等名贵的头饰,富贵人家的小姐们都以得到朱鹤雕刻的一簪一钗为荣幸。
朱鹤将书画艺术融入了竹刻之中,开创了以深雕和透雕为特征的“深刻技法”,使竹刻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观赏艺术。因为朱鹤又是上海嘉定人,所以人们便将朱鹤的作品称之为了“嘉定派竹刻”。
朱鹤儿子朱缨和孙子朱稚征都继承了家族的竹刻技艺,并且推陈出新,使得“嘉定派竹刻”大放异彩。朱缨的竹刻刀法比朱鹤更厉害,而朱稚征的竹刻刀法传神写意,风格简朴雅致,精美无比,超越了祖父辈。
经过朱氏三代传人的努力,嘉定竹刻进入了全盛时期,名声大噪,享誉海内外。朱家祖孙三代人也奠定了嘉定竹刻艺术的基本品格,在历史上被人们尊称为“三朱”。
如今,朱氏三代的竹刻艺术品已经成为了稀世的珍藏品,除了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嘉定博物馆等地有收藏外,台北故宫博物院、香港艺术馆也都藏有,朱氏三代的作品。

五百年的竹刻,在历史中沉浮

嘉定竹刻以刀代笔,将诗、书、文、画、印等多种艺术融为一体,赋予了竹全新的生命。
使竹刻作品蕴含了书卷意气和立绘感官,精妙绝伦,风雅兴寄,成为了历代文人雅士十分喜爱的玩赏之物。
嘉定竹刻的品类大多都很适合文人雅士的口味,其品类有以竹根刻成的人物、山水、草木、走兽等;也有以竹筒和竹片制成的笔筒、臂搁、插屏、抱对、香薰筒之类。
其技法则更为多样,有浅刻、深刻、薄地阳文、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刻等十余种,具有鲜明的原创性和独特的地域风格,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了实用价值。
但是嘉定竹刻是纯手工操作的工艺,流程复杂繁琐,雕制起来颇费心神,且耗时很长,难以形成规模化的生产,经济效益低。所以现在少有人传习嘉定竹刻的技艺,而书画家们来学习嘉定竹刻的技艺,那更是少之又少,从而导致书画家和竹刻艺人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导致嘉定竹刻的文化内涵逐渐丧失。
现在,“以刀代笔,以书法刻竹”的嘉定竹刻在历经五百年的悠久历史后,已经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到上海的旅人们,不妨来感受一下嘉定竹刻中的历史传承、文化内涵和人文故事,购买一个颇具风雅的嘉定竹刻赠送给亲朋好友,以作手信之礼。

部分图片引用自《探索·发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当地手信随时查看

来源好手信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shouxin.com/2021/02/23/8311/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yi@haoshoux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