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芽糖,古代的甜味来源
你知道古代的甜味从哪里来吗?蔗糖与蜂蜜,就是最经典的两种甜味来源。不过,古代蜂蜜得来十分不易,因此极其珍贵,并不是寻常人家能吃得起的。而蔗糖也是很晚才得到普及,并且在普及之中伴随着大航海时代的黑奴血泪史。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还有一种更古老、更大众的甜味来源,那就是麦芽糖。
北魏农书《齐民要术》记载:“取黍米一石,炊作黍,着盆中。蘖末一斗,搅和。一宿则得一斛五斗,煎成饴。”说的是将一石黍米煮成饭放在盆里,加上一斗麦芽末搅匀,过一夜便得到一斛五斗的溶液,把这些溶液小火烧煮浓缩就得到饴糖。《齐民要术》也有类似的记载,说是用粱米、稷米等小米作原料制出来的糖,可以晶莹透明得像水晶一样。 可见,古人利用这个原理,用大米、糯米、小米、黍米、高粱、玉米等粮食,混合发芽后的大麦,由此制作出了麦芽糖。
麦芽糖的魅力
和当今食品界使用率更高的蔗糖比起来,麦芽糖的甜度要低得多,大约只有蔗糖的一半还不到。但为什么依然还有很多中国人爱吃麦芽糖?首先,麦芽糖是我们组建最容易、最便宜能获得的甜味来源。其次,除了我们基因里刻下的麦芽糖记忆,对于现代人来说,麦芽糖更加健康。
麦芽糖与蔗糖的分子结构不同,虽然甜味有所减弱,但不易致龋,对牙齿要友好得很多。同时,麦芽糖还能为不少糕点增稠、保湿与上色,在烘焙中一直有特殊作用,因此备受人们喜爱。
麦芽糖支起的童年
“叮叮当,叮叮当……”你的童年记忆里,是不是也有来自小巷深处敲麦芽糖的声音?几十年前还没有像如今这样眼花缭乱的各种零食,对于孩子们来说,最能勾起食欲的莫过于屋外传来的“叮叮当……”敲响声,意味着打麦芽糖的师傅来了,大家争先恐后地掏出攒了许久的硬币,找师傅换麦芽糖吃。
在广州东莞,东莞人儿时记忆中的甜点也是麦芽糖。石龙麦芽糖是东莞特产,虽然不是师傅敲打成块的那种,但一罐美味可口的麦芽糖,就可以支撑起东莞孩子们的整个童年,每次在罐里卷起一筷子可以拉丝的麦芽糖,孩子便会开心一整天,哪怕成年以后品尝了再多甜点与糖果的滋味,也始终比不上记忆中的那罐经典的石龙麦芽糖。
剪不断理还乱,含在口中融在心里
石龙让传统手艺和地道风味在全国扬名,石龙麦芽糖橙色盖子包装盒被广为人知。很多东莞人小时候都特别迷恋用筷子卷起一圈麦芽糖,那软黏的麦芽糖丝缠在一起,越拉越长,剪不断,理还乱,含在口中,融在心里。
对于成年人来说,麦芽糖不仅是小零食,更是一种健康的食品。常吃麦芽糖,可以开胃消滞、滋补养颜、清心润肺还可以当作调味品,烧制各种广东菜肴。另外,石龙另外一个特产“麦芽糖柚子皮”也是一绝,拥有200多年的历史,驰名粤港澳地区、享誉东南亚,是东莞人的骄傲。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各地手信随时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