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手信 珠海 与“粽”不同,珠海的这种粽子你吃过吗?

与“粽”不同,珠海的这种粽子你吃过吗?

 
珠海有种粽子,相传是“全珠海最好吃的粽子”,也是不用粽叶包的粽子。你吃过么?

从角黍到粽子,传说为屈原而发明

粽子是一种由粽叶包住糯米蒸制而成的食物,是中国传统节庆食物之一,古时候被称为“角黍”。端午节吃粽子是千百年来中国的节日传统,不仅在国内盛行,还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各个国家。

相传,粽子是为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沉淀很深厚的传统美食。也有传言说,早在端午节之前,粽子就在人们的生活里出现了,只是当时还不叫“粽子”。

最早的记载是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角黍最开始就是古人用来祭拜神灵的贡品,用厚厚的叶子包住糯米,吃起来香香糯糯,除了祭神,平时也会食用。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清楚地说明了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到了明清时期,粽子大多用糯米来做,这个时候逐渐被称作“粽子”。

粽子南北大不同,甜粽咸粽两分天下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饮食习惯差异很大,粽子也形成了南北风味,北方有包着枣子的北京枣粽,南方粽子的馅料更多些,有绿豆、五花肉、豆沙等多种馅料,以广东咸肉粽和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喜欢甜粽的人和喜欢咸粽的人分成了两派,还有偷偷两种都喜欢的包容派。我就很喜欢清水粽(只有糯米)和肉粽,在没吃过肉粽的时候,我只爱清水粽蘸白糖。第一次吃肉粽,是南方的同学推荐的,学校门口卖包子的店里买了一个,只用一口,就爱上了这从未体验过的口感,糯米裹着肉香,充斥着味蕾。

人们熟知的粽子,以三角形为主,但其实还有很多别的形状,正四角形、方形、长形、金字塔形、斜四角形、三角锥形等各种形状,珠海知名手信唐家萝兜粽就是长条形的。

藏在街头巷尾的“珠海粽”

每到端午节,粽叶飘香的日子,珠海的街头巷尾飘过的粽香,来自铁锅里的萝兜叶。唐家萝兜粽的历史悠久,近年来成为远近闻名的珠海茶果小吃,也是珠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唐家萝兜粽不同于常见的三角粽,可以包得很长。萝兜粽用的叶子是就地取材的,是用有着傲人长度的萝兜叶包成的,标准长度达16厘米,比普通粽子长许多。

据说,百年前香山幼童赴美留学的时候,路上需要坐98天船,这些孩子们随身携带的食物就有萝兜粽,对于这些孩子们,萝兜粽不仅是饱肚子的美食,更是思乡时的心灵慰藉。萝兜粽里有五花肉、咸蛋黄、红豆,营养丰富,珠海阿婆们说,当年的萝兜粽都会包得很长,用两三片萝兜叶包,按压紧实,让去异乡的唐家人路上多备一些食物。

唐家萝兜粽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萝兜叶上有刺,需要先用小刀剔除,然后再刮平,刮到叶面光滑后,再放入水中煮软。煮软后的萝兜叶,用凉开水洗净后晾干。包萝兜粽的时候,要先把萝兜叶卷成一个封底的圆柱形,然后一层米、一层肉、一层米、一层蛋黄间隔着放,用筷子压实,放入少量红豆,按压封口,最后用草绳捆扎。煮粽子的时候要猛火煮上8个小时,再浸泡一晚,这样煮出来的萝兜粽十分有弹性。

超“大”萝兜粽,美味吃法多

萝兜粽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比一般的三角粽要大上许多。剥开萝兜叶,清香味就飘了出来,咬下一口,糯米的香混着红豆沙沙的口感,再咬一口,咸蛋黄油光发亮。

萝兜粽不仅能直接煮着吃,还能切片煎着吃,生煎萝兜粽让人欲罢不能。手臂一般大的萝兜粽,一餐吃不完,连萝兜叶一起切开,吃多少煎多少,剩下的放冰箱保存。切好之后再剥叶子,不要放油,小火慢煎,萝兜粽馅料里的油会被煎出来。煎三分钟后再翻面,煎好后淋上蛋液,煎到两面金黄就可以盛出食用了。萝兜粽馅料丰富,加上不同于一般粽子的吃法,别有一番风味。

珠海萝兜粽,传承至今的美味,吃完了记得带上一份当手信,让亲友共同品味这份“超大”的粽香。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当地手信随时查看

来源好手信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shouxin.com/2022/11/11/21674/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yi@haoshoux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