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手信 宜昌 枝江布鞋:千针万线,留住时间和记忆

枝江布鞋:千针万线,留住时间和记忆

在湖北,有个因长江至此分枝而得名的地方,那就是枝江。提到枝江,你能想到什么?是风景如画的景色,还是飘着粮食气息的酒香?其实在枝江,还有一个很有名的非遗产品,那就是“枝江布鞋”。

南方技艺的传承,入选省级非遗名录

枝江布鞋是湖北省宜昌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早在2009年,“枝江民间手工布鞋”就入选了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枝江布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见证了三峡悠久的历史,传承了长江流域多年以来灿烂的文化。清同治五年《枝江县志·风俗》记载:“冬至谓之亚岁,子妇以袜履献舅姑。”《枝江县志》(1990年10月第1版)“风俗”中记载:“婚嫁之日,新娘在拜天地、敬公祖、吃合酒之后,要请长辈受礼,赠鞋一双”

时至今日,枝江地区仍然流传着生小孩送“祝米鞋”(虎头童鞋)、结婚做“压箱鞋”、送公婆 “传茶鞋”、谢媒人送“跑路鞋”和庆寿做生送“长寿鞋”的风俗。 

“元宝席子”做鞋底,穿上布鞋“步步升”

枝江布鞋,用三峡地区特有的天然植物制品蒲草编制“元宝席子”来做鞋底骨架,再用枝江百里洲所产的土棉线和土棉布铺鞋底,再用枝江地区特有的“锁边锁底”技艺纳制鞋底,用“米面糊”来粘贴鞋帮,整个过程纯手工完成。央视《北纬30°·中国行》中赞扬枝江布鞋为最香的布鞋。

每双枝江布鞋,都需要用上200多米棉线、15平方尺棉布,整个布鞋上有约5000多个针眼,经过18道工序,布鞋品种多达40余个。用蒲草织物“元宝席子”当鞋底骨架,不仅透气吸潮,还经济耐用。枝江地区特有的“锁边锁底”技艺,锁边时绞花排列,锁底时走线交叉,独树一帜,与北方布鞋的技艺有很大差异。枝江布鞋整体设计十分精致,又很实用,是古人智慧的发展与传承。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枝江布鞋不仅传承了老式布鞋,还开发了“蝉说”系列、“拾履”潮鞋系列等新品。

枝江当地布鞋企业更是投资建成了“三峡步步升布鞋文化村”,先后被认定为“湖北旅游名村”和“国家3A级景区”。

一代代传承的手艺,留住了时间和记忆

70多岁的李善芬奶奶,是枝江布鞋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上过央视也参加过上海世博会。14岁就跟着婶娘学做布鞋的她,如今已经带出了不少徒弟。“打棉索捻头,要边搓边沾水湿润,不然棉索容易散,小针孔穿不进去。”这些书上不会写的小技巧,正是靠着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在李善芬手把手的传授下,在徒弟们努力创新下,老布鞋也开始加入了新元素,变得越来越符合当代人的喜好。

随着枝江布鞋被央视等媒体报道,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这一传统手工艺品。当地企业也抓紧了这个机会,大力发展布鞋产业,还采用了分散就业模式,让周边地区近一万名农村妇女(包括很多身有残疾不方便参与重活的人)有了新的收入,农闲时就能纳鞋创收;收购周边农户的棉线、棉布和元宝席子等原材料,创造“隐形就业”。

非遗 文旅,老布鞋也有新生机

随着枝江地区对手工布鞋传承越来越重视,当地企业打造的步步升布鞋文化村逐渐成为当地的一大文化品牌。

文化村中的布鞋工艺坊,是制鞋匠人们每天工作的地方,制作布鞋的18道工艺都能在这里看到。慢工出细活,一双手工布鞋,最快也要2-3天才能完成制作。文化村中还有一个布鞋博物馆,收藏了3000多双不同年代的布鞋,可供游客参观。

文化村不仅吸纳了周边的贫困户和下岗职工,培养他们成为新一代的制鞋匠人,更开辟出了餐饮住宿区,让游客更好地参观文化村中的布鞋工艺坊和布鞋收藏馆。不仅如此,步步升布鞋文化村还顺势推出了“非遗”研学实践课程和体验班,让更多人体验“非遗”技艺,共同传承“非遗”文化。手工制作的枝江布鞋,穿着舒适、寓意美好,不仅传承了荆楚大地民间手工艺术,还寄托着对家人的美好祝福。去宜昌旅游之余,买几双当地的枝江布鞋当手信,送长辈舒适、送朋友时尚、送小孩吉祥,相信一定大受欢迎!
    

部分图片引用自《自行车》栏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当地手信随时查看

来源好手信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shouxin.com/2022/07/25/18747/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yi@haoshoux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