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手信 宜昌 指尖上的木船,重现屈原故乡峡江文化

指尖上的木船,重现屈原故乡峡江文化

宜昌秭归,中国龙舟之乡

宜昌,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山水交融、大坝雄壮,尽显巴楚遗风。秭归县,属于长江三峡山地地貌,境内山岗丘陵起伏、河谷纵横交错,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有“中国龙舟之乡”的称号。

秭归是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故乡,是龙舟运动的发祥地之一。据说在秭归,龙舟活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相传,龙舟竞渡与屈原密切相关,当初屈原投江的消息传到家乡,屈原的妹妹屈么姑悲伤不已,划起小船沿江招魂。如今的龙舟活动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水上体育娱乐项目,是一种多人集体划桨竞赛,多在端午节举行。

秭归人对屈原的纪念方式胜过其他地方,最重要的就是龙舟、办诗会、公祭屈原三件大事。秭归赛龙舟不仅场面壮观、竞争激烈,在比赛之前还会进行游江招魂,各色的龙舟都竖起招魂幡在江中环游。南宋庄季裕《鸡肋集》说:湖北以五月十五日为大端午节,五月五日小端午节。在大端午节这天澴河镇要举行盛大的龙船竞渡的文娱体育活动,称之为“龙船会”

指尖上的龙舟:峡江木船

在秭归,龙舟可不是只有端午才能看到。有一种龙舟,小巧但又高度还原,那就是峡江木船。其实峡江木船有两种类型,分别是峡江龙舟和峡江木帆船。

峡江龙舟,是以长江西陵峡一带的传统龙舟为模板,等比缩小后打造而成。龙头形象生动、点睛传神,船身狭长轻巧,有旅游产品版和纪念礼品版两个版本,都是手工制作而成。峡江木帆船,则是以历史上长江航运木船为原型,手工制作,等比缩小还原长江木帆船劈波斩浪的英姿。长江自古便是木船航运,直到大坝修建前,长江上都有木船的身影。

一帆一桨一渔舟,峡江消失的“桡夫子”

峡江从有木船航运开始,就有“桡夫子”的叫法,但如今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船划动的时候需要用桨,“桡”就是桨。峡江所说的“桡夫子”就是木船上划船推桡的人。桡夫子的生活很简单,一日三餐吃糙米饭、杂粮,配的菜也就是豆瓣酱、泡菜等等。没有机械动力之前,峡江行船艰难,全靠人力和借助风力、水力驱动,所以桡夫子很喜欢峡江里的风。

随着时间的流逝,“桡夫子”逐渐消失在人们的眼中,但木船被用特殊的方式留了下来。峡江木帆船,等比缩小了“桡夫子”们赖以生存的航运木船,让那段时光凝固在小小的木船上。

再现峡江文化,木雕的独特魅力

在葛洲坝和三峡大坝修建之前,峡江流域航行的木船达200多种,常年停靠在宜昌大南门码头的船达千余只。三峡木雕船模制作技艺,是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峡江木船留住了宜昌航运文化、码头文化,留住了峡江消失的“桡夫子”,也留住了宜昌的城市精神。

秭归县峡江木船能流传至今,主要因为两大群体:一是孩子,三峡边的孩子们仿佛天生对航运感兴趣,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就是峡江木船;二是船工和信仰水神的人,他们把木雕船模用于祭拜龙王、大禹等水神。

出生于1948年的陈昌石,是老宜昌人了。从小陈昌石就喜欢看长江中的木船,来来往往穿梭在长江中的木船,成了儿时最美的回忆。陈昌石从十二岁起,就跟着著名三峡木雕船模传承人龙云华学习雕刻技术,经过多年刻苦学习,木雕技艺越来越精湛。随着大坝的修建,穿梭在长江的木船迅速消亡,连同“桡夫子”们的生活场景一起逐渐消失。为了留住历史记忆,陈昌石创新地将人物和历史场景融入木雕船模制作过程中,峡江木船逐渐有了生气。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加强,西陵区民间文艺间协会在陈昌石处建立了项目传承基地,还与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民间文化进校园”实践方式。让峡江木船有了新的生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起了这小小的木船。
陈昌石说希望能把宜昌特有的峡江文化传承下去,手工作品里包含的长江文化和三峡文化是机器制造无法比拟的。有机会到宜昌,游览之余如果想买手信送人,峡江木船一定是不会错的选择。既精美又包含了三峡文化的木船,极具人文情怀,很值得收藏。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当地手信随时查看

来源好手信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shouxin.com/2023/02/14/23959/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yi@haoshoux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