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手信 武汉过早 在“武汉早点天团”,面窝绝对能单独出道,吃出“一周不重样”

在“武汉早点天团”,面窝绝对能单独出道,吃出“一周不重样”

都说武汉的早点,可以吃一个月都不重样。“早点之都”名声在外,绝不是吹的。百余种早点小吃搭配,能变着花样满足你的胃口。
单单就说这面窝,凭借独特口味,不仅早早地从“武汉早点天团”火出了圈,甚至还有单独出道的资格。单凭它自己,就能吃出“一周不重样”的花样。

无面窝不过早

慕名来武汉的人,一定都尝过面窝。在武汉老城区的街头巷尾,随便一个热干面店前,架一口油锅,里面一定有热腾腾的面窝。可以说,无面窝不过早。
面窝,实际上是“面凹”,外圈胖墩墩的,中间有一个凹陷下去的小洞口。武汉话把凹陷的模样,称作“窝”。
面窝的外形看起来像一个甜甜圈,但又不完全一样,小洞周围是一圈炸得焦脆的薄皮。无数老武汉人,爱的就是这一口焦脆。
名字虽然带有“面”字,但面窝的主材料其实是黄豆。将黄豆跟粳米磨成浆,倒入用中间凸起的铁勺,撒上一把芝麻,再放入滚烫的油锅。
炸至脱模以后,再将面窝翻个个儿。
等到两面都金黄,就可以捞出锅,放到锅边沥油的架子上了。
  

这些面窝,你见过吗?

就这一个小小的“炸圈儿”,也还有多种口味、多种吃法,足见武汉人对面窝的喜爱。

枯面窝

因为面窝中间的焦脆薄皮太招人喜爱了,武汉人还专门发明了“枯面窝”。

“枯”,在武汉话里指的就是干而脆。

枯面窝就是少一点外圈的肉,特地多炸出中间的脆皮部分,满足爱吃这一口焦脆的人。

  

面窝框框

面窝框框和枯面窝口感截然相反,绵软而厚实,适合牙口不太好的孩子和老人。

武汉话“框框”说的就是“圈”,指的是面窝外边那圈肉坨坨的部分,所以也有的人也叫它面窝圈圈、肉面窝。

  

夹面窝

夹面窝还是从我外婆(武汉话叫家家)那听来的,不是上年纪的人,可能都还没有听说过。

所谓的夹面窝,就是在一个炸得半熟成型的面窝上,再裹一层面糊浆,放入锅中炸熟。

炸出来的面窝就是个双层的,双层厚实双倍满足,吃起来特别爽。

  

糍粑面窝

面窝本身就有两种口感,“讲究”的武汉人还不满足于此,还发明了糍粑面窝,就是在面窝浆里放糍粑块。

炸出来的成品,吃起来那是一口厚实的面窝,一口绵软的糍粑,再一口枯皮的脆香,一个物美价廉的民间早点,硬是吃出了丰富的层次感。

  

苕面窝

苕面窝就是红薯面窝。将红薯切成小块,再裹上面糊糊放入炸面窝的铁勺里定型。

在过去的武汉,苕面窝基本上都是和面窝在一个锅里炸出来的,形状也很相似,所以都被称为“面窝”。

红薯油炸以后,又甜又香,很受小朋友们喜欢。

 

 
  

藕面窝

湖北盛产藕,也极爱吃藕,“面窝家族”里怎可没有藕的一席之地?

藕面窝和苕面窝一样,虽然都被叫“面窝”,但主要原料也不是黄豆,而是藕条。

因为藕是切成条炸制,尽管也用铁勺做出一个近似于圆的形状,但藕条还是少不了会“四仰八叉”,所以有很多老武汉也称藕面窝为“藕蟹”(蟹,武汉话念hai)。

除此之外,还有豌豆面窝、萝卜丝面窝,甚至还有虾子面窝、鱼面窝……不过这几年,这几种面窝也不太好找了。 

面窝过早,一周不重样

面窝不仅具备“单独出道”的实力,当然也可以“成团”。武汉过早讲究“干湿搭配”。光喝稀的不饱肚子,光吃干的口渴。清酒 面窝、蛋酒 面窝、糊米酒 面窝、豆浆 面窝、豆腐脑 面窝、稀饭 面窝等等,都是武汉过早的常见搭配。
而汤粉或汤面 面窝,味道堪称一绝。很多早摊点的汤粉汤面里,都加了一小勺卤牛肉的汤汁,这一小勺便是味道精华的来源。而油炸过的面窝泡入汤水里,就会把这份精华吸食饱满,然后再一同放进食客的嘴里。不管怎么搭配,面窝也都能包你一周过早不重样。
都说最好吃的早点,就是自己家楼下的那个早点摊子。记得小时候,从家里出来,踩着个拖鞋走到面窝摊子前,用竹签随便串起两个面窝,边走边吃还没回到家门口,面窝就吃完了。
如今一些新建的高楼,很少再见到那一口热气腾腾的油锅了。但如果你清晨走进那些逐渐隐藏在高楼大厦背后的老街道里,还是会寻见那一个个边走边吃、忙碌而充满生气的身影。
  

部分图片引用自央视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当地手信随时查看

来源好手信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shouxin.com/2022/04/19/14731/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yi@haoshoux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