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手信 厦门 唐代宫廷小吃,长孙皇后带它回家当手信

唐代宫廷小吃,长孙皇后带它回家当手信

小小“香饼”,从宫廷传入民间

马蹄酥,又名“香饼”,是福建、江苏、山西、陕西等地的著名小吃。“乍经面起还留迹,不踏花蹄也自香”,清代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赞美马蹄酥。
马蹄酥在唐朝是宫廷中的小吃,相传,唐王李世民的原配夫人长孙皇后非常喜欢吃马蹄酥,回家乡陕西省探亲的时候,带上了马蹄酥当手信。长孙皇后的亲朋好友品尝过后,纷纷惊叹于它的美味。经过皇后的准许,随行御厨将马蹄酥的做法教给了娘家派来的人,后来就传入了民间。后来唐朝开疆辟土,这种从宫廷中传出的美味糕点,就随着南下的将士们传入了闽南一带。
  

被马踩过的梅花酥,刘秀难以忘怀的美味

相传“马蹄酥”的名字,是汉光武帝刘秀所起。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开始追杀刘姓子孙,刘秀在逃命之时,来到了繁峙城。追赶刘秀的兵马紧跟而来,刘秀慌忙之中躲到了一个卖“梅花酥”的摊贩身后,兵马疾驰而过,撞翻了摊贩放在街边摆着梅花酥的案板,梅花酥散落一地被马踩碎。摊贩是个老人家,见刘秀很疲惫的样子,就说:“你要是不嫌脏,这些梅花酥你就吃吧!”
此时正饿肚子的刘秀听到这句话,顾不上脏不脏,赶紧捡起地上的梅花酥吃了起来。后来刘秀开创东汉,还惦记着这一口落难时的美味。刘秀当时并不知道吃的是梅花酥,按照记忆中的形状和口感,下旨寻找“马蹄酥”。做梅花酥的工匠,听闻这个消息,把梅花酥切成了马蹄状售卖,还改名称作“马蹄酥”。
还有一种说法,说马蹄酥始创于明末清初,是为了纪念江阴的抗清斗争,才做成了马蹄的形状。后来再经过了多年的演变,变成了现在的菊花形状。马蹄酥兼具酥松软,在民间有着“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马蹄酥真遗憾”的评价。 

传说各式各样,只因流传到了各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演变,从唐朝宫廷流传出的马蹄酥在各个地方演变出了不同的形状、馅料和名称。其中,又以福建、山西、江苏、陕西等地的马蹄酥最为有名。
山西繁峙马蹄酥(繁峙酥):繁峙酥以精面粉、白蜂蜜、绵白糖、豆油为主要材料,吃起来酥脆可口、香甜诱人。将面粉放入缸内,再将酵种撕碎放入缸内,把绵白糖、豆油放入面粉,再倒入开水搅拌成团。将食用碱用热水融化后倒入,揉匀后划开透气,再揉到一起。再次用热水融化少量食用碱,倒入缸内后,再加入面粉、绵白糖、豆油,搅拌均匀后加工,熟后出锅,浇上蜂蜜,撒上绵白糖,美味的繁峙酥就做好了!
福建同安马蹄酥(福建酥):厦门马蹄酥就是来自福建同安。制作面团的方法与繁峙酥类似,但用的是猪油而不是豆油,揉和好的糖油酥面团需要搓成条长,再做成剂子,摁成边薄中厚的圆形面皮,每只包入适量糖油酥,收口后擀成酥坯。在酥坯正面印上马蹄印,将稀释后的饴糖刷在酥坯上,将酥坯底部抹上清水贴入烧热的桶炉内,微火烘烤而成。做好的福建酥呈金黄色,口感酥软、香甜,用开水冲泡体积会膨胀,又被称为“泡饼”。
此外还有江苏江阴马蹄酥(江阴酥)、陕西佳县马蹄酥(佳县酥)、江苏常州马蹄酥(常州酥)等不同类型,用料大体相似但又各有特色,或烤或炸,各有各的美味。
若你也来到厦门,不妨找找马蹄酥的踪迹,体验一下“乍经面起还留迹,不踏花蹄也自香”的美味!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当地手信随时查看

来源好手信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shouxin.com/2022/03/01/12766/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yi@haoshoux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