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手信 镇江 美味咸秧草:扬中特色小菜的鲜香享受

美味咸秧草:扬中特色小菜的鲜香享受

扬中乡间最舒心的健康佳肴

在扬中,秧草菜粥和秧草汤是农家户户日常的主食,制作简单而味道鲜美。对于外出久居的人来说,回乡喝一碗菜粥是最令人舒心的事情。

秧草原产于印度,据记载,公元前119年张骞二次出使西域时将苜蓿种子带回长安进行试种,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栽培历史。《汉书·西域传》记载:“汉使采苜蓿归,天子益种离宫别馆旁。”唐代孟谓认为秧草“利五脏,轻身健人,洗去脾胃间邪热气,通小肠。”宋代的《山家清供苜蓿盘》记载,秧草在唐代已成为宫廷的菜肴。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苜蓿列为菜部,“干食益人,可久食,利五脏……”古代关于食用苜蓿的记载众多,简直不胜枚举。

在寺庙中,素食也离不开秧草,被玄学大师称为“牧宿”。文人饮食偏好者如东坡也将秧草视为日常小蔬。上海还有久远的习俗:“节交立夏记分明,吃罢摊菜试宝称。”立夏之日,人们要食用由芋头和秧草混合制成的煎饼。

扬中秧草:救命草中的独特记忆

扬中的人们对秧草怀有特殊的感情,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秧草被誉为”救命草”。由于其季节性强,田里的秧草常常吃不完,于是扬中妈妈们自发地腌制了咸秧草,成为扬中独具风格的特色小菜。每年都能品尝到不同口味的秧草,有的拌黄豆,有的加入花生米,还有的配以蚕豆瓣。这些关于秧草的记忆紧紧根植在扬中人的感情之中,伴随着妈妈们的白发一天天传承下去。

秧草,又被称为三叶菜、苜蓿、草头等,历史上秧草因其长时间的采摘期,帮助扬中人度过了饥荒。根据《新坝镇志》的记载:”建炎年间,韩世忠屯兵苏北韩桥,派兵于小沙,围滩造地80公顷,种苜蓿以饲养军马。” 可见,早在宋代建炎年间,扬中就开始种植秧草,用作军马的饲料。秧草成为了成了扬中人心中救命的象征,同时也象征着那段经历艰难岁月的坚韧和生命的力量。如今,秧草的特色小菜代代相传,成为了扬中独特的美食文化,延续着对救命草的深深怀念和热爱。

营养丰富的神奇之草

秧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其含有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K的含量超过其他蔬菜。此外,秧草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BC等多种营养物质。根据医学研究所的研究结果,秧草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同时还有降血脂、防止出血和清热的功效。秧草中的植物皂素能与人体内的胆固醇结合,促进排泄,从而显著降低胆固醇含量,保护血管壁,对预防冠心病有益。此外,秧草还对婴儿的发育成长有帮助,并且对乌发也有重要的营养作用。可以说,秧草是一道拥有神奇功效的美食。

而秧草的制作技法也十分讲究。在制作过程中,秧草不能晾干,而是保持一定的水分,按照一定的比例加盐,并采用泡菜的制作方法。这种特殊的腌制方式将秧草紧紧地装在陶罐里,隔绝空气,经过发酵后产生多种氨基酸,使其味道特别鲜美。通过这样的制作过程,秧草获得了独特的风味和口感。咸秧草在陶罐中凝实而饱满,腌制后的秧草不仅保持了一定的水分,还产生了丰富的氨基酸,赋予了它独特的风味。这种制作方法不仅使秧草更好地保存了其营养价值,也让人们在品尝时能够尽情享受到其鲜美的味道。

咸秧草与多样美味吃法

经腌制而成的咸秧草是扬中的传统土特产之一。这种美味小菜在扬中民间广泛流传。咸秧草鲜香脆嫩,清香可口,方便易食,成为居家佐餐和馈赠亲友的上佳选择。

此外,秧草还有许多其他吃法。扬中还以“秧草烧河豚”闻名,吸引了众多美食爱好者,尽管是配菜,但其鲜美绝伦。清炒生煸是最常见的做法之一,简单素炒仍能保持鲜美。

秧草炒竹笋是春季清爽鲜嫩的佳肴。酒香草头将秧草与草头的清香和酒香完美结合,回味悠长。草头圈子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名菜,深红与绿色相间,口感酥烂软熟,令人垂涎。秧草饼则是扬中的特色美食,用新鲜的秧草和糯米粉混合煎成金黄的菜饼,味道让人难以忘怀。

这些丰富的秧草美食展示了扬中独特的风味和创意,为人们带来了口感和视觉上的享受。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美食探索,秧草都是一道不可错过的神奇食材。

部分图片引用自

《味道·美味假期·无肉不欢》栏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当地手信随时查看

来源好手信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shouxin.com/2024/06/13/37917/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yi@haoshoux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