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手信 镇江 金山翠芽茶:镇江茶文化的代表与骄傲

金山翠芽茶:镇江茶文化的代表与骄傲

醇香回甘,流淌的文化之泉

“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江水烹茶。”镇江,一味散发着浓郁茶香的地方。春天来到镇江,若不品味春茶,不游览茶园,怎能领略到春色的多少?这里地处楚尾吴头、江河交汇之地,丘陵起伏,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土壤、水分和光照等条件极为适宜茶树的生长。在茶圣陆羽的《茶经》中就有记载:“天下产茶者,三十六州,浙西、湖州上。常州次,宜州、杭州、睦州、歙州下,润州、苏州又下。”可见,在唐代,镇江就已被列为重要的茶叶产区。

历史记载显示,镇江曾经产出过一系列名噪一时的优质茶叶,如五洲山的云雾茶、碧螺春、空青茶等。碧螺春茶出自迤西诸山,宣统二年曾获南洋劝业会金牌奖;句容武岐山空青茶还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并获得金奖。

不仅有好茶,镇江还以其美味泉水而闻名。唐代张又新的《煎茶水记》中提到,镇江的中泠泉被评为第一。自此以后,中泠泉成为了镇江人引以为豪的“天下第一泉”。

喝茶,实质上是品味文化。镇江也因此而闻名。“以茶代酒”这一典故源自镇江。据陈寿在《三国志·吴志》中记载,东吴最后一位皇帝孙皓痴迷于饮酒,每次设宴,规定来宾至少要饮酒七升。然而,孙皓对博学多闻的朝臣韦曜十分器重,而韦曜却不能喝酒,于是孙皓让人替他准备茶水,这便是“以茶代酒”的最早记载。

众多历代名士和文人纷纷前来镇江,品味泉水,品茶作诗。元朝的萨都剌写道:“山中有景无多地,天下知名第一泉。”明代的唐寅吟咏:“日斜未放沧浪渡,饱酌中泠洗宿心。”南宋的文天祥吟咏:“扬子江心第一泉,南金北来铸文渊。男儿斩却楼兰首,闲品茶经拜羽仙。”清朝的康熙皇帝一生钟爱茶,曾评价金山中泠泉:“缓酌中泠泉,曾传第一泉。如能作霖雨,沾酒遍山行。”

香气四溢的金山翠芽

镇江茶文化如同一股清泉,润泽着这片土地。这里有香气四溢的金山翠芽,丰富多样的优质茶叶,以及独特的中泠泉水,它们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品味镇江茶文化,不仅仅是品尝茶叶的醇香,更是感受历史传承的文化底蕴。

在众多的镇江茶中,最有名的要数金山翠芽。金山翠芽作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因其冲泡后茶叶在杯中依依下沉,如同金山宝塔倒映于扬子江中,因此得名为“镇江金山翠芽”。它以色翠、清香、味鲜、形美而著称。

百余载岁月氤氲馥郁茶香

走进位于润州区南山茶林研究所的金山翠芽茶制作技艺陈列馆,青色与白色交织出淡雅的韵味。在入口处,显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给金山翠芽品牌增添了一抹厚重的味道。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旧事物,更记录着金山翠芽的前世今生。

1982年,镇江农学院教授陈椽指导下,金山翠芽项目在国内茶界崭露头角。经过镇江市林科所、句容下蜀茶场、高资茶场等7家单位的共同研究创新,金山翠芽茶成功问世,于1985年研制成功。

随后,金山翠芽茶在全国绿茶评比中多次获得冠军,登上了全国顶级名茶的“宝座”。它三次以总分第一在全国“中茶杯”评比及评价中夺冠,获得金奖。2019年,金山翠芽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江苏省“十佳名茶”称号。2021年,金山翠芽被推选为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的“推荐产品”。作为区域公用品牌,金山翠芽在2017年、2020年和2022年三次被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评为中国最具品牌溢价力的三大品牌之一。

色翠显毫,滋味鲜浓

在采摘金山翠芽时,茶农们严格要求芽叶的长度保持在3厘米左右,确保芽叶的嫩度一致、匀净、新鲜无损。制作500克干茶,约需要约3.6万个芽叶。采摘回来的鲜叶需要经过摊放、炒制等工序。炒制的过程分为初炒、摊凉和复炒三道工序。初炒的目的是破坏酶的活性,蒸发水分,理条做形;摊凉后进行复炒,使茶叶干度更加均匀。

金山翠芽的冲泡过程不仅是一场享受,更是对茶叶的敬意和品味。将翠芽放入壶中,注入适量的热水,观察茶叶在水中舒展开来,茶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随着泡制的时间延长,茶汤的色泽逐渐变浓,香气愈加浓郁,口感变得更加醇厚。品味金山翠芽的滋味,让人心生愉悦,仿佛置身于茶园的怀抱中。

金山翠芽的冲泡艺术展现了茶叶的鲜活和茶人的智慧。每一次冲泡都是一次对茶文化的致敬,也是对金山翠芽品质的赞美。茶香扑鼻,滋味鲜浓,金山翠芽以其独特的风采征服了无数茶爱好者的味蕾。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各地手信随时查看

来源好手信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shouxin.com/2024/05/14/35921/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yi@haoshoux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