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手信 咸阳 礼泉烙面: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面

礼泉烙面: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面

关中美食的精神力量

在中华美食的千千万,礼泉烙面独树一帜,成为了咸阳人心中最爱的美味。北方有饺子,南方有汤圆,新疆有烤肉,大连有海鲜,但在礼泉,最离不开的就是这碗面。肉汤香,臊子美,雪白的烙面细如线,滚汤烧,味道鲜,面条像莲花在碗里转圈圈,吹不透的辣子油,未动筷子就冒汗。一口吃下,顿时馋意满满,口水不停,再来一碗,再来一碗,怎么都解馋不尽。
在关中平原,面食是一种精神力量。无论是粗犷的关中汉子,还是长得蛮得很的女娃,人人都有一个“面肚子”,一天不吃面就感觉心里发慌。每逢过年,咸阳人的餐桌上,少不了这碗烙面,它不仅是美食,更是关中人心中的美味记忆,一道代表着家乡的独特风味。礼泉烙面,宛如一碗关中的精神力量,带着浓浓的乡愁,让人无法忘怀。

中国古老的方便美食传奇

礼泉烙面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面。泡开水就可食用,方便快捷,可加汤食用,也可干吃。据传说,烙面最早兴盛于礼泉北部山区。早年间,由于粮食紧缺,烙面成为了奢侈的过年美食。当地有童谣唱道:“弄啥好?过年好!过年买糖带买炮,烙面挂面能吃饱!”可见烙面的珍贵地位。
关于礼泉烙面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一则传说是唐代李世民时期就有了,曾是昭陵民工的食品。李世民在九嵕山下视察时品尝了烙面,并大加赞赏,从此烙面声名大噪,流传开来。另一说则更为久远,认为此面起源于商末周初。因其保存期长、方便携带、热汤冲泡即成面食等独特优点,被周武王选定为伐纣途中的军用伙食。数万军士背负着烙面开进河南,最终打败了商纣王,开创了周朝八百年的天下,因此烙面被誉为“世界最早的方便面”。礼泉烙面有着这样悠久的历史,堪称中国方便美食传奇,甚至是日本发明的方便面的老祖宗

制作工艺复杂而古朴

每逢春节前夕,礼泉人家家户户都开始烙面制作,这被当地人称为“摊烙面”。与其他面食不同,烙面的制作是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常常是夫妻二人搭帮合作。烙面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包括调面、摊面、晾面、压叠、切面、浇汤等六道工序。

首先是调面,将大量的面粉倒入瓦盆中,徐徐加水揉面,反复抓洗,目的是将面中的面筋洗出,形成稀稠均匀的面糊,然后静置24小时。接着进行摊面,将面糊在铁锅上摊得又圆又薄,用微火烙烤至熟,这一过程类似制作煎饼。传统的摊烙面使用麦草烧火,火性温和,避免烙面焦糊,确保内外均匀熟透。

烙好的面因温度较高、含水量较多,需要晾面,搭在绷紧的绳索上,在阴凉处晾置。晾干后,开始压叠成手掌宽的长条,然后用重物压实。第二天,将被压实的烙面横切为细丝,因烙面的吃法有干吃和浇汤两种,所以切法也不同,干吃切大约麻将大小的方片或菱形片,而浇汤的则切成长而均匀的面丝。

礼泉烙面的制作工艺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技艺,经历多道精细步骤后,最终呈现出美味的烙面,成为家家户户喜爱的美食传统。其独特的烹制方法和历久不衰的风味,让礼泉烙面成为了关中地区的美食代表,让人回味无穷。

香辣诱人,烙面的经典吃法

烙面的经典吃法是汤吃,但在享用这碗美味的过程中,礼泉人讲究着一些细节,使烙面的风味更为独特。首先,要面少汤多。热汤浇在烙面上,让面筋充分吸收汤的五香美味,汤中有面,面中有汤,面少汤多使得热气蒸腾,美味更为浓烈。这也是为什么礼泉人吃烙面时,一碗面往往需要三、四筷子才能捞完的原因。
其次,热汤浇上即食。烙面膨胀较快,所以热汤要及时浇上,这样才能品尝到烙面的筋细和汤的辣香,这正是吃烙面的神韵所在。万不可拿着筷子吃吃停停,搅拌搅拌,耽搁时间,这样会影响烙面的风味。最后,只吃面而不喝汤。烙面中已含有足够的汤,吃了面还喝汤,汤的咸味会导致口渴,影响食欲。所以礼泉人吃烙面时都会注重只吃面而不喝汤,这样才能品尝到烙面的鲜美。

在家中享用烙面时,礼泉人会将热汤煮开,从竹筐里捏出一小撮烙面放入碗中,加上蒜苗、韭菜、鸡蛋皮饼等配料,再将滚热的汤浇上,即可食用。烙面的筋细润,汤浓煎辣香,这一碗面香到炸裂,让人欲罢不能。无论是红白喜事还是游客观光,礼泉烙面都是当地人骄傲的美食代表,让每一个品尝者回味无穷。

香辣诱人的礼泉烙面,作为火了3000年的经典美食,继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品味,一口接一口,不舍离去。让你的味蕾体验一场难忘的烹饪之旅,火辣与美味的碰撞,真的值得一试!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各地手信随时查看

来源好手信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shouxin.com/2023/09/15/28124/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yi@haoshoux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