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作为万里长城东端起点的第一道关隘,天下第一关是明朝京师——北京的重要屏障,是关内与关外的分界线。它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由大将军徐达所建,是展现明代重要关口和平原长城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区。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严密的军事建筑风格和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

戚继光与他的“戚家军”
戚继光,字元敬,山东蓬莱人,是明代杰出的爱国将领和军事家。他出身于将门之家,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岁时继承祖上职位,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21岁时奉调戍守蓟县,25岁时升任都指挥佥事,回到山东抵御海上倭寇。著名的蓬莱水城就是由他修建的。之后,他率领“戚家军”南征北战,屡建奇功。 隆庆元年(1567年)十二月,朝廷任命戚继光为神机营副将,负责总理练兵及海防。他在长城沿线(从昌平西至山海关南海)增筑了1017座空心敌台,修筑老龙头入海石城,对要隘地区修筑了长城复线,并增筑了许多烽墩,使得1200华里长的国防线面貌焕然一新。
传说山海关七星寨曾叫“戚家寨”,并曾驻扎浙江兵。石河西岸的将军台和操练营旧址就是当年戚继光训练士兵的地方。他对边境军队进行整顿,创立了军营、马营等,修缮和配备了新的精锐器械,并罢免了一批不称职的将官。他采用各种兵种相互合作的战术,大大提振了士气。 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十二月,戚继光去世。他的一生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等著作。

源自“戚家军”的美味小吃

长城饽椤饼使用长城周边饽椤树所剩的叶子为原料制作而成,因此被命名为“长城饽椤饼”。 制作长城饽椤饼所需要的食材包括新鲜的饽椤叶、韭菜、猪肉、扇贝、鸡蛋、胡椒、葱姜水、盐和白薯粉等。长城饽椤饼是以粗粮经过细加工而制成的饼,融合了粗粮的营养、饽椤叶的清香和肉馅的美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同时它口感清新爽口,即使吃多了也不会觉得腻。

关于长城饽椤饼的另一种传说
饽椤叶其实也被称为玻璃叶饼,是使用柞树叶,将面糊抹在柞树叶上,包入馅料,最后蒸熟而成。玻璃叶饼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做出来的饼形状和色泽类似于晶莹剔透的玻璃。柞树叶是一种落叶乔木植物的叶子,叶片呈嫩绿色、倒卵圆形,具有钝尖的叶尖和波浪状的叶缘,背面则长有细绒毛和明显叶脉,在制作饼时留下了叶脉的印记。
据说,这种叶子最初被称为菠萝叶,但由于满族人的发音不同,逐渐演变成了玻璃叶子。 玻璃叶饼是辽北和吉林等地的传统食品,据传统习俗,关里民间会在六月六日享用六尺长的玻璃叶饼,而山海关则在五月初一庆祝。过去,制作玻璃叶饼的面粉通常是用水磨拉(四声)出的苞米(玉米)面或高粱米面,需要蒙上筛布并用草灰干燥,然后用开水烫面。制作时还要在面粉中加入淀粉,这样做出来的玻璃叶饼就更加漂亮美味。现在也有人选择使用白面来制作。不同地区的习俗也有所不同,有些地方会用玻璃叶来制作粘耗子,使用糯米皮和豆沙馅料制成。
部分图片引用自《地理·中国》栏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当地手信随时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