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城老味道,宁波人的“压饭榔头”—宁波蟹糊 206阅读 0评论 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濒临东海的天然地理位置优势,海鲜作为餐桌上的“常客”,始终存在于每一个宁波人的日常生活中,醉泥螺、蟹糊、血钳、生蛎黄这四小碟,是宁波人宴请宾客的海味冷盘。 早在7000多年前,老宁波人们,在当时被叫做“河姆渡人”,就受到来自海洋的召唤,受之海洋世界的美味诱惑,将手伸向了富饶的东海。 在河姆渡出土的遗址中,出土的文物中不乏精良的渔猎工具和大量的鱼骨、贝壳,足见宁波人吃海鲜的历史之久,而今天各类海鲜产品依旧是甬帮菜中的“头牌”,百年来在变与不变之中始终起着维系宁波人的味觉记忆。 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蟹固然好吃,可当肥美的蟹经过特殊的处理就成了“蟹糊”,无需动手剥壳,就可以品尝美味 —— 宁波蟹糊。 珍馐美味制作不易,且吃且珍惜 对于宁波人来说,蟹糊存在如坛中之咸菜,在餐桌上看似是一道不起眼的小菜,但却是是打实的“压饭榔头”。 美味可口,背后为之所付出心力可不少,从原材料选取上、制作的工序的过程都十分繁琐。首先蟹糊选用个头十足,当地俗称“蟹八两”膏黄肥美的东海梭子蟹,任其自个儿扑腾数小时,吐尽蟹胃内的污物,再洗净蟹身上的污泥,逐只挖去蟹肚脐并对半拗断,放入石舀内捣碎。 之后,在蟹上撒入一些食盐以及数片剁成细末的老姜,拌匀后腌制十几个小时磨制,如此咸味才会不仅仅停留于表壳,而是渗入每一份蟹肉之中。浇上隔壁绍兴的黄酒,活色美味鲜香便瞬时萦绕在舌尖。 选、切、呛、装,一道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吃的就是这份美味健康,咀嚼中散发着淡淡咸甘,不断诱惑着味蕾。 营养价值丰富 “一蟹多吃”,下饭神器 细看压碎的蟹糊,红润的蟹膏已全部显露出来,“红膏蟹糊”因此得名。蟹肉嫩白柔软,有着似果冻布丁般细腻的口感,蟹膏柔滑、入口即化,别样的鲜美,回味无穷。 不仅如此,蟹糊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据《本草纲目》等记载:螃蟹具有舒筋益气、理胃消食、通经络、散诸热、散瘀血之功效;蟹肉味咸性寒,有清热、散瘀、滋阴之功,可治疗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过敏性皮炎。 红膏蟹糊是宁波味道“透骨鲜”的代表,更是沿海老宁波人念念不忘的味道。宁波蟹糊除了就饭吃,早上可以与粥点,面条等就着吃,也可以和其它面食等一起吃。蟹糊味道咸中带甜,可以蘸醋食用。蟹糊开盖以后,请尽快食用完毕。如有少量剩余,请一定放在冰箱内储存! 宁波的美食多到数不尽,除了传统汤圆、年糕,蟹糊也是极为不错的手信选择,带回家下个饭,送两三好友,或与家人一同品尝阿拉宁波风味,妙哉妙哉!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加入我们 来源好手信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shouxin.com/2022/08/29/7756/ 标签: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