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版《红楼梦》里的经典中国妆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提起林黛玉,你脑海里浮现出来的,是不是陈晓旭那张“我见犹怜”的脸?
这都要归功于妆容的功劳。

陈晓旭在第一次画好黛玉妆容后,看着镜中的自己半晌,说了一句:
“我看我自己,怎么这么可怜呢?”
“我见犹怜”的林黛玉,亦能让陈晓旭“见我尤怜”。


中国妆有多高级?
这便是“妆意”,属于中国妆独有的高级感。

就是通过妆容传达“意境”,使人产生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简单来说,就是“妆会说话”。

但一画上王熙凤的妆容,“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王熙凤的泼辣与干练。


在古代文人的眼中,画妆不仅仅是为了“遮丑”,更是一种文化生活。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当从军十二年的花木兰回到家中,第一件事就是脱去戎装,画上旧时的女儿妆。

“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
可见在古代,梳妆是女性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仪式感。

很多人都很喜欢苏轼的这句千古绝句。但这首词还有另外一行: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十年了,到如今梦见日思夜想的亡妻,依然还是当初她坐在小轩窗旁,梳着妆的模样。
梳妆,正是这样一个对女人来说再平常不过的日常举动,如今却再也不可复得,让苏轼顿感悲凉而“无处话凄凉”。


中国第一家化妆品企业
而化妆品,也是传达这种意境的重要媒介。

在《红楼梦》原著里,平儿试用了一点从扬州得来的香粉,拍在脸上“均匀且能润泽,不像别的粉那样涩滞。”
爱妆之人宝玉马上解释说:“这不是铅粉,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对上香料制的。”

谢馥春以制作香粉而闻名,因为形似鸭蛋,所以也叫“鸭蛋粉”。

如今,鸭蛋粉也以环保天然的原料、传承百年的古法工艺,以及无痕且持久的定妆效果,而在大家心中保持了良好口碑。

在中国妆的古典美学里,妆不仅是身妆,更是心妆。
能将红楼妆影完美呈现的谢馥春,既是传达,也是传承。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当地手信随时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