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手信 武汉好手信 洪山菜薹:武汉人秋冬餐桌上当仁不让的主角

洪山菜薹:武汉人秋冬餐桌上当仁不让的主角

用肉也换不来的“人间美味”

武汉著名作家池莉的小说《致无尽岁月》中大毛曾问冷志超“武汉究竟有什么好?值得你牺牲一切呆下去。”冷志超答道,“广东的苦瓜味道太淡,海南的空心菜味道太淡,北方的萝卜味道太淡,湖南四川的辣椒太辣,绍兴的臭豆腐太臭…….只有洪山菜薹才是“人间美味”。对于武汉人来说,洪山菜薹就是拿肉也换不来的人间美味。
在武汉,菜薹本是普通蔬菜,但冠以“洪山”二字,便充满了传奇色彩。

“金殿御菜”的传奇故事

曾以1000元 / 斤的天价,昂贵如金,勾人食胃;曾让苏东坡三访武昌,心甘情愿等待一冬直到如愿以偿方才离去;黎元洪曾用火车把洪山的土运到北京种菜薹,结果根本不是那个味,日本农业专家以为是土壤成分原因,“挖土回国”最终种出来的菜薹干涩苦口难以下咽。洪山菜薹的诸多传奇故事给这种看似普通的蔬菜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慈禧太后曾派人专程到武汉索取菜薹,并封为“金殿御菜”。“菘心青椒芥苔肥”,“苔菘正自有风味”,都是文人墨客对它的诵咏。
菜薹也叫“菜心”,各地叫法不同,多为绿色,而洪山菜薹却是独特的紫红色,武汉人称为“红菜薹”,茎叶肥厚,味道甘美,在东汉时期就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名贵蔬菜。
在大棚蔬菜还未普及的年代,每逢冬日,可食用的新鲜蔬菜寥寥无几,在万物寂寥的冬日寒风中,洪山菜薹却孑然独立,可见其不同一般。

宝通寺“开过光”的菜薹才正宗

菜薹本不是什么稀有品种,但正宗洪山菜薹却颇多讲究。正宗的洪山菜薹自然产于武汉市洪山区,不是什么“野味”,反而藏身于繁华闹市之中,在武昌区雄楚大道和石牌岭路交汇处,百瑞景小区后的80.13亩地,就是洪山菜薹的原产地。
此处属丘陵地带,土质为灰潮土红黄壤,是孕育珍稀菜薹的绝佳胜地。除土质因素之外,洪山菜薹对温度和湿度也有极高的要求,温度太低,抽薹速度过慢,温度太高,薹会疯长导致口感变差。此地面向南湖,背靠宝通寺,随着城市化建设加快,周围高楼四起,形成一层天然保护屏障,低温处于7-8°,高温处于24-25°,且四周湖泊众多,温暖湿润,尤其利于菜薹的水分蓄积的甜度储备。
同样的菜种,同样的方法种植,以洪山宝通寺至卓刀泉九岭十八凹一带出产的品质最佳,所以历来视其为正宗。有诗云“钟声塔影映紫菘”,意思是能够听到宝通寺钟声且洪山宝塔倒影所及之处,产出的洪山菜薹味道才地道,也许正是因为被千年皇家寺院开过光,菜薹才能有如此出奇的美味。

武汉人的腊月美味:“淡”炒“重”火总相宜

洪山菜薹每年8月播种,12月到次年3月收获,从最中间长出的苗开始,分为一薹、二薹、三薹,其中打了霜之后的二、三薹味道更佳、更鲜美。天气愈寒,菜薹生长愈好,大雪后抽薹长出的花茎,色泽最红,水份最足,脆性最好,口感最佳,所以武汉人都说打过霜的菜薹最好吃。
打了霜的菜薹和新晒的腊肉一起炒,出锅之后香气四溢满屋子都闻得到,胃里的馋虫便开始蠕动,在餐桌上的受欢迎程度绝不逊色与任何鸡鸭鱼肉。菜薹有一个奇妙之处,加蒜瓣或者干辣椒素炒,香甜脆嫩不淡薄,而与五花肉、火腿等荤炒时又不油腻,使人大快朵颐。最常见就是菜薹炒腊肉,嫩菜薹掐成几厘米的长段,腊肉用新腌制的肥瘦相间,腊油香融入菜薹中,真是绝佳搭档。
时至今日,各种蔬菜应有尽有,洪山菜薹却依旧是武汉人不可缺少的腊月美味。与湖北同纬度的湖南、四川等地也有产红菜薹,但品相与味道皆不如洪山菜薹。用池莉的话说,“洪山菜薹就像一武林高手,身手一亮,立见分晓,出类拔萃,鹤立鸡群。”如果恰巧在适宜的季节来到武汉,不妨把洪山菜薹作为特别的手信礼物带回家,毕竟正宗的洪山菜薹可是与武昌鱼齐名的响当当武汉美食名片。
    

部分图片引用自

《中国三农报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当地手信随时查看

来源好手信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shouxin.com/2022/01/28/8318/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yi@haoshoux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