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手信 绵阳 中坝酱油,川菜烹饪之冠的“秘密武器”

中坝酱油,川菜烹饪之冠的“秘密武器”

五千年文明史中的美味传承

酱油,中华美食中的不可或缺的调味佳品,承载着三千年的历史。它由大豆或黑豆、小麦或麸皮、食盐经过制油、发酵等程序精心酿制而成。

酱油的前身是酱,在周朝时期,人们利用肉类、鱼类等材料制作出多种多样的酱。在制酱的过程中,他们发现酱汁散发出独特的香味,这就是最早的酱油,与现代鱼露的制作方法相似。以肉剁成泥再经发酵制成的油被称为“醢”,还有一种在制酱时加入动物血液的版本称为“醓”。在《诗经·大雅·行葺》中就有“醓醢以荐”的记载。然而,当时的酱油都以动物蛋白为原料,成为贵族独享的奢侈品。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提供了多种制酱的方法,虽然以麦豆为原材料,但只使用小麦制曲,没有黄豆曲,发酵时间也较长,口味受到一定影响。唐代开始采用完全制曲法制作酱油,《四时纂要》中有详细记载。最早使用“酱油”一词的是苏东坡,在《格物粗谈·韵藉》中曾提到:“金笺及扇面误字,以酽醋或酱油用新笔蘸洗,或灯芯揩之即去。”

酱油的出现推动了中国饮食的巨大变革,红烧、酱焖、酱爆、生腌、凉拌、酱菜等都少不了它的加入。一瓶酱油,承载着朴实生活的缩影。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它时刻为我们的菜肴增添风味。每一道美味的佳肴都离不开它的参与,它为寡淡的食物带来更多的味道。正是因为酱油的存在,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川菜调料八珍”之首

川菜的味道多样,是中国烹饪的瑰宝。在众多种植、酿造和制造的调味品中,中坝酱油与自贡井盐、内江白糖、阆中保宁醋、广汉仔姜、清溪花椒、成都二金条、郫县豆瓣一起被誉为”川菜调料八珍”,并且中坝酱油位列”八珍”之首。

1962年,中坝酱油被评为“四川省传统名特调味品”;1985年经中国食品杂志社审定,载入《中国名食百科》史册,同年选入《中国土特名产辞典》;1997年,被授予“中国食品名牌产品”称号;1999年,被评为“中华老字号”。

对于许多四川人来说,中坝酱油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调味品,它代表着故乡的气息,承载着情感的寄托。这款酱油浓稠醇厚,色泽艳丽,咸甜适中,用它烹饪的菜肴口感鲜美,极具风味。

来自中坝的川菜味魂

根据史书记载,川北中坝自古以来就是“酿酱之乡”。中坝,为古时川北重镇,是物资出入四川的重要通道,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商贾云南集,交易活跃。

相传清咸丰年间的夏天,一队商队运送口蘑经过中坝时遇到雨天。被淋湿的口蘑被放到制酱房顶晾干,口蘑汁液滴入酱缸中。园主冯道人发现口蘑汁的酱油味道独特美味,于是买下商队的口蘑。冯道人在传统酿造技术基础上,加入适量口蘑制作酱油。经过几个月试验,他在1862年发明了汁稠色艳、咸甜适度、天然鲜香、营养丰富的口蘑酱油。

又有一则说法,清香园的园主之子中举,带着自家酿造的酱油献上。他用这酱油烹制的菜肴受到了道光皇帝的赞赏,并被赐名为”中坝酱油”。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坝将延后成为四川绵阳名优特产,并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非遗酱香四溢,口蘑酱油酿造工艺

中坝口蘑酱油采用来自张家口野外的口蘑作为原料。口蘑因产自张家口外,故称口蘑。这种蘑菇营养丰富,顶圆肉厚,状似圆钉,又称钉子蘑菇,其味醇香浓郁,恒久不变,具有温中理气、健脾开胃、消食化积、宽胸止痛等功能,对人体健康均有裨益。虽价格高昂亦不以其它菌类代用。

中坝酱油制作过程,首先要挑选优质口蘑,浸泡于温水中2至4个小时,然后用大火蒸煮至完全熟透。接下来,将熟透的口蘑放入曲房进行制曲。制曲是将口蘑摊放在竹扁中,利用有益微生物接种,产生多种酶类。制曲过程持续一个星期。随后,进行淋油处理,将开水浸泡酱培,提取其中的营养成分,并加入秘制的口蘑香料汁。最后,经过消毒处理,口蘑酱油生产完成。用口蘑为配料精心酿制的酱油汁稠色艳,咸甜适度,天然鲜香,营养丰富。

美食的记忆总是长久而深远,人们习惯用爱和关怀表达回家吃饭。而对四川人来说,中坝酱油就是打开乡愁之门的钥匙。将中坝酱油加入白米饭中,一碗简单却味道无与伦比的酱油拌饭就做好了。酱油增添了风味和色彩,让整碗米饭充满了诱人的味道,一口热饭满足了对家的所有向往。 它封存了远隔千山万水的关怀和思念,如同酱缸中的酱香愈久愈浓郁。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各地手信随时查看

来源好手信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shouxin.com/2024/05/14/35804/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yi@haoshoux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