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之乡”的醇香酒味
福建,自古以来便是我国的资源之乡,这片富饶的土地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且以“有福之乡”的美誉为人称道。在这秀丽的风景背后,福建还是一个悠久而深远的酿酒大省,历经千年的酒文化演变,如今愈发稳定,留下了许多美酒佳酿的传奇,其中之一便是独具特色的“沉缸酒”。
龙岩沉缸酒,作为福建省的代表性酒品,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民智慧。它不仅是美味佳酿,更是一段千年传承的故事,将福建的酒文化传承与发扬。无论是其独特的韵味,还是背后的历史厚重,都使得龙岩沉缸酒成为福建酒文化的瑰宝,值得人们珍藏和品味。
酒液透明如琥珀,呈红褐色的光泽,香气芬芳,醇厚而馥郁。除了其独特的风味外,龙岩沉缸酒还因其营养丰富而备受推崇。这款美酒含有18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具有滋补健身的效果,因此有“斤酒当九鸡”的说法,寓意着它的营养价值之高。
龙岩沉缸酒的制作技艺历经岁月的洗礼,于2011年入选了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制作工艺也于2012年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志着这款美酒的独特价值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同时,清爽型红曲黄酒系列产品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中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科学创新奖以及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千年沉缸酒,彰显闽西文化
龙岩沉缸酒起源于距离龙岩县15公里的小池圩,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悠久的黄酒酿造历史中相对年轻的一员。黄酒在我国分为北派和南派,北派偏向浓郁的甜型,而南派以清爽的干型为亮点。而龙岩沉缸酒则以糯米、红曲和白曲为主要原料,被归类为南派黄酒,但在口味上则呈现出甜型黄酒的风味。
龙岩沉缸酒的酿制技艺经历了多次演进。嘉庆年间,酿酒师五老官首次创酿了糯米甜酒,称为“冬酒”。为了增加酒度,他们在酒醅中加入了米烧酒,将其酒醅发酵成熟,形成了“老酒”。随后,通过不断的试验,加入了“三干”工艺,使得沉缸酒的雏形逐渐形成。所谓的“三干”即经过三次蒸馏的米烧酒,其制作过程繁琐且考验酿酒师的技艺。
“沉缸”二字蕴藏着广泛而深刻的内涵,代表着闽西文化的精髓。闽西文化的形成源远流长,上溯至秦时百越,历经风雨变迁,汇聚了越、畲、瑶等多个族群的文化特色,最终成为了今日的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即闽西文化。千百年间,先民的勇敢拼搏和乐观豁达的精神在历史的洗礼中得以传承,成为了闽西人民的精神基因。“沉缸酒”酒醅在发酵过程中三沉三浮,最终沉降在缸底,上部澄清的酒液则被取出于坛中陈酿,由此得名。
沉缸酒酿造技艺,龙岩匠心传承
冬天的龙岩温和而不过于寒冷,恰好适合酵母菌的繁殖,成就了优质的酒。优质的糯米,经过清洗后,搭配上山泉水,将其浸泡,然后蒸熟。在这个过程中,糯米的形态悄然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软而不烂,到内外一致,这一切都需要严格的把控。
酿酒中的灵魂——酒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将祖传的秘制药曲、糖化曲以及散曲碾碎,与糯米均匀混合。“三沉三浮”是沉缸酒独特的工艺,蕴藏了祖先的智慧和酿酒师们的坚持。每一次落缸,酿酒师们都紧咬牙关,因为成败可能就在这一瞬间。澄清后的酒液被高温杀菌,封入坛中,等待冬酿春藏,需要三年的时间。这段时间,酒在坛中逐渐演变,味道愈加醇厚。
沉缸酒,糖度与甘甜相得益彰,色泽鲜艳而不着色,芬芳却不需要调香。龙岩人通过品味这杯酒,既能感受到刚毅与温柔的境界,也在舌尖上流淌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沉缸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匠心和传承的象征。
冰镇沉缸酒的清爽享受
尽管传统观念中黄酒多用于冬季,让人在冷暖之间品味温情。但值得惊喜的是,黄酒在夏季同样能成为愉悦的选择。炎炎夏日酷暑难耐,一杯冰凉解暑的饮品成了人们的需求。对于喜欢美酒的酒友们来说,倘若能在冷气房中,品味一杯香醇的沉缸酒,那种“独酌径就醉,梦凉天地宽”的畅快,无疑会成为夏日的美好记忆。
将沉缸酒冰镇后,口感变得清爽怡人,苦涩感也在低温下减弱。冰镇的黄酒不仅保留了其原有的醇香,还增添了一份清新的感觉,使得品味更为惬意。若愿意,你还可以加入冰块,让琥珀色的黄酒与晶莹的冰块相互交融,形成视觉上的愉悦,同时也能为酒体降温,减少酒精的刺激,尤其适合酒量不大的人。
在品尝沉缸酒时,首先观察其色泽,上佳的黄酒应该晶莹透明,色泽琥珀红,充满光泽感。其次将杯子移近鼻子,享受其香气,一杯优质的黄酒散发着诱人的芳香,仿佛打开了一本古书,读到了岁月的厚重。最后以小口轻啜,细细品味,慢慢咽下,那种美妙的味觉享受无法用言语表达。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各地手信随时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