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手信 南阳 新野板面:古法制面香气扑鼻,张飞创造的南阳味道

新野板面:古法制面香气扑鼻,张飞创造的南阳味道

古城承载千年风华

南阳,古称“宛”,坐落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的交汇处。它以伏牛山与汉水的地理特点命名,位于山脉之南,江河之北。南阳境内山脉连绵,伏牛山和桐柏山交织成一幅壮美画卷。伏牛山脉峰峦叠翠,威严壮美,而桐柏山则蜿蜒蔓延,以太白顶为最高峰,同时也是南北气候的分界线。

南阳区域内水系交汇,享有得天独厚的山水盆地,孕育了几千年的宛之文明。南阳还是文化名人的摇篮,以宛乡之“五圣”为代表,包括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哲圣冯友兰。他们的伟大事迹为南阳的文化底蕴增光添彩。

南阳新野的历史也同样悠久,两千年来,白河悠悠云烟浩浩,铸就了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新野自古就以“南北孔道,中州屏障”自豪,这座城市曾见证了光武帝刘秀的屯兵和刘备的历史,以及阴丽华与刘秀之间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地标是汉桑城,源于东汉末年的乱世,已经存活了1800多年,见证了历史的沧桑。而在这座城市中,还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吴承恩,《西游记》中的故事与新野的风土人情紧密交织。

古城承载千年风华,伏牛山与汉水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这片土地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历史与传统的交汇之地,也是一段传奇与英雄的诗篇。

南阳的“硬”饭

老辈人常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在南阳,这“钢”的象征便是一碗敦实的面条,以其“硬”饭著称。南阳人的食欲和胃口都以饭为主,而新野板面则是当地人最钟情的面食。“四根面条一海碗,吃下一顿饱一天”,它的美妙之处在于面条自身的韧劲和香气将人饱腹,给予满足感,成为了南阳人日常的“硬”饭。

新野板面源自三国时期,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新野餐饮文化的代表,被誉为河南省的“中华老字号”,也被列入南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南阳三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也唤起了对历史的记忆。

张飞板面的传说

新野板面又叫“张飞板面”,据说是由“粗中有细”的张飞发明的。三国时期刘备屯兵新野,军队士气高昂,但大将军张飞却面临一个难题:如何让士兵们在艰苦的军事训练后不再感到饥肠辘辘?经过多次尝试,张飞和他的火头军终于研发出一款耐饥饿的美味食品,这就是如今闻名遐迩的张飞板面。

在张飞的指导下,火头军不断摔打面团,使其更加结实。将面团摔在石板上,再拉成长条,入锅煮熟后,与牛肉等料搭配,一碗美味的板面便诞生了。张飞发现这种食物既耐饥又美味,他命令火头军将这种方法传授给士兵们,从此“张飞板面”成为了军营中的特色食物。士兵们吃了板面后精神百倍,饥饿感消失殆尽。

如今,新野县城依然保留着张飞板面的独特风味。在街头巷尾,人们能够轻易找到张飞板面的门店。张飞板面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段历史的传承。它见证了三国时期的壮丽风云,也见证了南阳新野的风土人情。作为一道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美食,张飞板面已经超越了时间的界限,继续在人们的餐桌上延续着那份传统和美味。

传统工艺造就独特风味

当听到清脆的“啪、啪啪……”声音,你就会知道大师傅正在制作板面。在南阳话中,“板”不仅代表着“摔打”,还象征着工具,这个词语的双关意味令人赞叹。

制作板面的过程如同一场武林高手的表演,需要强筋硬肌的力量和灵活的动作,才能使面条变得有弹性,而且整齐有序。

正宗的南阳新野板面取材天然,制作过程反复锤炼。面条取自小麦精粉,根据四季变化,比例搭配食盐和水,经过多次搅拌、揉搓,形成面团。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师傅们的丰富经验和细致观察,以确保每一次制作都达到最佳状态。

为了让面团更加柔软,制成的小面棒被涂上香油,码在案子上,用湿毛巾覆盖。这使得面团在等待制作过程中保持湿润,触感如丝绸般细腻。

制作板面的过程也异常精彩:在案子上排好小面棒,然后用特殊的技巧和力量,迅速摔打并拉伸,使其成为一道道筋道匀称的面条。这个动作不仅有力量,更需要匠心,以保持面条的宽窄均匀,口感细腻。

新野板面凭借其传统工艺和独特风味,已然成为南阳新野的一张独特名片。这道食物不仅富含历史,更蕴含着师傅们的匠心和努力,是对古老传统的一份尊重,也是新野的一份骄傲。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各地手信随时查看

来源好手信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shouxin.com/2023/11/17/29171/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yi@haoshoux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