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手信 南阳 南阳丝绸之路:丝绸记忆的历久流传

南阳丝绸之路:丝绸记忆的历久流传

七夕节起源于南阳

牛郎织女传说在全国各地的民间广泛传扬,根据现代的民间出版物,许多记录都指出“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南阳”。南阳市宛城区溧河乡的牛郎庄,与许多记载中关于传说起源地的描述相契合。牛郎庄至今依然存在一个名为桑庄的自然村,据传说,这就是牛郎织女栽桑养蚕、耕织的地方。在牛郎庄前面的石榴河,被当地人比喻成王母娘娘金簪划下的天河。而石榴河对岸的织女村,则被认为是织女的故乡。这两个村庄相距不足两公里,中间隔着一条名为“鹊桥”的古桥。

另一版本的牛郎织女传说在南阳桐柏县也得到了流传,其核心在于黄牛与盘古开天的传说相融合。黄牛因撒播五谷而被赐予了天庭的位置,与南阳地区的丝绸业相呼应。南阳在周代就已有养蚕和丝绸业,东汉时期更是以“帝女之桑”名扬天下。不同版本的传说中都强调了织女的纺织技能,这与南阳的丰富丝绸传统有着深厚的联系。

南阳博望,“丝绸之路”的源头

古老的“丝绸之路”始于张骞,这位与南阳博望深厚缘分的人物。张骞原籍陕西汉中市城固县博望村,在公元前123年,汉武帝封他为博望侯,授予了博望这个地方的荣誉称号。这个地方位于今天的南阳市方城县博望镇。博望历史悠久,博望古城是当时丝绸、瓷器、铁器、农牧产品的集散地,也是张骞出使西域时的重要货源供应地。汉武帝将博望作为张骞的封地,不仅是对他“凿空”西域的功绩的表彰,也确保了“丝绸之路”的货源供应得到长期稳定的保障。

博望之所以成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与其丰富的“丝绸王国”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在夏朝时期,博望一带就是缯国,即丝织品的发源地之一。这个区域位于南阳盆地东北,地势适宜养殖柞蚕,因此成为我国柞蚕基地和丝绸之乡。缯国有大片的桑柞麻,丝绸产业蓬勃发展,西周时期,其丝织产量和质量领先于列国。西汉时,方城的拐河、南召的云阳、鲁山的瀼河成为了茧丝绸的主要产区。

“丝绸之路”使博望的丝绸蜚声天下,西域的物产和风情也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浓厚的“丝路文化”遗存。汉代的画像石中,胡人形象丰富多彩,显示出与西域的频繁往来。汉画像石上的“车骑出行”场景描绘的正是张骞出使西域的壮丽景象。时至今日,南阳站在古老“丝绸之路”的东方源头,借助“一带一路”的机遇,迈向新的征程。

南阳丝绸,织就千年经典

谚语“富家女儿婆家找,先问蚕坡有多少”、“柞墩好比摇钱树,蚕坡类似聚宝盆”流传民间,折射着南阳的深厚丝绸文化。南阳的柞绸,质地优良,图案精美,光彩熠熠,闻名遐迩。

“养蚕为业,植柞为本”,这是南阳世代相传的信条。地理上,南阳地处秦岭东南,气候宜人,为丝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早在东周,南阳就已经培育起申国之丝织业,有着深厚的丝织技艺和染色工艺。西汉时期,南阳已是全国桑蚕八大产区之一,宛邑还设立“工官”专门管理丝绸产业。清末时,南阳丝绸业繁荣鼎盛,南阳城弥漫着“孺妇会络经,处处梭子声”的景象,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形成了柞绸的繁荣盛景,南阳柞绸更是远销海外,闻名国际。

南阳的柞绸不仅是经济产物,更是文化的代表。清末时,南阳的丝织庄、机房林立,成为一个巨大的丝绸工厂。南阳的柞绸由家庭到商户,从手工到机械,传承着千年的丝绸技艺和精湛的工艺。今天的南阳,成为全国柞蚕产业的重要基地,拥有“中国柞蚕之乡”和“中国丝毯之乡”的美誉。从古至今,南阳的丝绸之路不断传承,将这段历史与文化的长卷书织就得更加绚烂。

南召县蚕文化博物馆

南召县有一座蚕文化博物馆,如一扇时光之窗,通过逾千件珍贵文物,将丝绸的历史演绎呈现,为人们展示了7000年的华夏“丝绸记忆”。创立于2018年9月的蚕文化博物馆,汇聚了各类蚕文化珍品,逐一展示了南召、南阳及整个中国蚕业的文化传承和历史沿革。

博物馆内所珍藏的清代“蚕业章程碑”、“蚕神祠碑”、“骆驼岭道路碑”等文物,见证了南阳蚕业的繁盛历程。蚕业的兴起与演变,正是这些历史遗迹的真实映照。而柞蚕的崛起,更因其独特的丝质品质,使南召的声名不仅传遍国内,还远播海外。

南召县蚕文化博物馆以其深厚的蚕业文化底蕴,成为了时间的见证者和记忆的守护者。这里,珍贵的文物讲述着丝绸之路的漫长历史,将过去的辉煌与当下的成就紧密相连,向世人展示了这座城市丰富多彩的蚕文化遗产。

如今蚕丝产品的发展已迈向多元化,从单一的丝绸发展至丝毯、丝绣、服装、医药保健等多个领域,成为宛地创汇、致富的重要支柱。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各地手信随时查看

来源好手信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shouxin.com/2024/06/13/37931/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yi@haoshoux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