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手信 株洲 茶陵黄牛,源自唐朝的肉牛传奇

茶陵黄牛,源自唐朝的肉牛传奇

茶陵黄牛是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的特产之一,也是当地农民天然放养的一种优质肉牛。它的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富含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和矿物元素等营养成分。近年来,茶陵黄牛在国内外市场上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了当地的一张名片。

唯一以茶命名的行政县

茶陵县位于湖南东部的株洲市,北临长沙,南通广州,西接郴州,东邻江西。它的面积为2500平方公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茶陵县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茶命名的行政县。因地处“茶山之阴”,而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崩葬于茶乡之尾”而得名。此外,茶陵县还因南宋县令刘子迈铸造铁犀镇河妖而被称为”犀城”。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六个县之一,茶陵县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点县和模范县。

茶陵地处半山、丘陵地区,拥有丰富的草场资源,为黄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饲养环境。自1999年起,茶陵被省政府确定为草食动物发展基地县,为茶陵黄牛的养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茶陵县政府还聘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养牛学会副理事长许尚忠同志担任首席技术顾问,以推广先进的科学饲养技术,助力茶陵黄牛产业的发展。

源自唐朝的茶陵黄牛

茶陵黄牛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茶陵地区的农民就开始饲养黄牛,并将其作为主要的肉类来源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陵黄牛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种特征,如体型大、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等。此外,由于其生长环境优越,茶陵黄牛还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生产力较低,机械耕作不普及,养牛主要用于劳动力。然而,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牛成为离不开的耕地工具,因此养牛再次兴起。据资料记载,到上世纪70年代末,茶陵县的”茶陵黄牛”存栏数量已经达到10万头以上。

然而,进入90年代后,农业机械化普及,人们对于”养牛为耕田”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此外,一些天然草场的减少和茶陵黄牛品种的退化也导致了该县黄牛存栏数量的急剧下降。官方资料可以证实这一点。根据《茶陵县黄牛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2012年,茶陵县动物防疫站对全县养殖5头以上黄牛的养户进行了摸底调查,结果显示情况十分不乐观。全县共有173户养殖黄牛,总数为2115头,其中只有1户拥有100头以上,8户拥有30至99头,39户拥有10至29头,125户拥有5至9头。这些养殖户主要分布在火田、湖口等乡镇。

迎来转机的茶陵黄牛

2010年,茶陵县确定了发展战略,以“黄牛带畜牧”为重点。一方面,积极推动“茶陵黄牛”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成立养殖协会,同时提供支持给养殖大户。另一方面,聘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黄牛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副理事长许尚忠作为“茶陵黄牛”的养殖首席顾问和养殖协会的荣誉会长。

在2011年,成功为“茶陵黄牛”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些政府的扶持引起了许多企业家的关注。

目前,茶陵黄牛已经成为了当地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全县共有6个肉牛养殖带,常年存栏黄牛700头以上,养殖黄牛100头以上大户有13户,50头以上有36户。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和保障黄牛的健康成长,当地政府还积极推行科学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强疾病防控和饲料营养的研究等工作。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茶陵黄牛的品质和产量,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更多的收益和发展机会。

茶陵黄牛的三种经典食用方式

茶陵黄牛肉质细腻、味道鲜美,适合各种烹饪方式。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食用方法。

红烧茶陵黄牛:将切好的牛肉块放入锅中煸炒至变色后加入姜蒜等调料爆香,再加入适量的水和料酒烧开后转小火炖煮至软烂即可。

清蒸茶陵黄牛:将切好的牛肉块放入碗中加入盐、胡椒粉、葱姜末等调料腌制一段时间后上锅蒸熟即可食用。这种做法能够保持牛肉的原汁原味,口感清爽不腻口。

烤茶陵黄牛:将切好的牛肉块用特制的调料腌制一段时间后放在烤架上烤至表面金黄即可食用。这种做法能够增加牛肉的香气和口感,非常适合搭配啤酒或其他饮品享用。

茶陵黄牛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佳肴,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独特的口感,还承载着当地农民的心血和智慧。如果您有机会来到湖南株洲旅游或出差,不妨尝试一下这地道的美食,相信您一定会留下美好的回忆。再买上几瓶黄牛肉酱,当手信送给亲友,共同品尝这来自湖南的美味!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当地手信随时查看

来源好手信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shouxin.com/2024/05/16/36052/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yi@haoshoux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