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壮锦:多彩织锦,织就美好生活 1,289阅读 0评论 小学课本里的壮锦传说 在80后甚至70后的小学课本里,有一篇阅读课文《一幅壮锦》,讲的是一位壮族老妈妈织出了一幅有房屋、花园、田地和有鸡鸭牛羊的精美壮锦,结果一阵大风把壮锦卷向天边,原来是天上的一群仙女拿走了老妈妈的壮锦去做样子了,老妈妈的儿子历经千辛万苦把壮锦要了回来,壮锦则变成了真实的美丽家园,老妈妈一家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的美好故事。 不知道现在的80后谁还对这篇课文有印象,但正是这个关于壮锦的美丽传说,让那时的孩子们知道了壮锦的存在。 壮锦,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与云锦、蜀锦、宋锦一道,并称中国四大名锦,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宫廷到民间 壮族人民生活的必备品 广西的织锦技艺可追溯到汉代,汉代时期勤劳智慧的壮族人民已能利用植物纤维,织制出葛布,络布作为衣料,考古工作者在广西罗泊湾汉墓发掘出土的数块橘红色回纹锦残片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简单到繁复,从单色到五彩斑斓,壮锦逐渐成为织锦中的上品。唐代时期壮族人民织出的蕉布、竹子布、吉贝布、班布等九种布料,被朝廷列为贡品,宋代广西锦即壮锦就是上贡的锦帛之一。北京故宫博物院就收藏有几幅清代乾隆年间的壮锦贡品。 从宫廷到民间,编织壮锦是壮族妇女必备的”女红”技能,壮锦是壮族人民的生活日用品和装饰品,也是壮族姑娘出嫁时必不可少的嫁妆。 壮族服饰以蓝色黑色做底,以图案精美,色彩艳丽的衣襟、领口、袖口裙边做装饰,女子多系上精致的围裙,均以配色艳丽多彩,色彩以明快著称。 因此壮锦多呈现出色彩艳丽的民族风情特色,风格与其他织锦明显不同。壮族先民很早就学会使用植物来染色,如茜草染红色,栀子、姜黄染黄色,蓝草染蓝色,热烈纯粹的颜色也是壮族人民热情、爽朗、朴实的性格特色。 壮锦图案繁复、精密而富有韵律,有严谨和谐之美。“字纹、水波纹、云纹、回字纹、编织纹、同心圆纹,蝶恋花、凤穿牡丹、双龙戏珠、狮子滚球、鲤鱼跳龙门……”等动物花草图案,技艺精巧、花纹精美,这些不仅仅是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织物,更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精美艺术品。 因为壮锦织法繁复,双色的简单纹样,一位熟练的织娘三天才可织出一米,如果是彩色的复杂纹样,一天才能织出十公分,可谓“寸锦寸金”。因手工织造的壮锦产量极低,以前壮锦只能作为民族工艺美术品面世。 今天,壮锦技艺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制作原料、设计图案、织机工艺等不断改良进步,壮锦也从昂贵的工艺美术品向生活日用品和旅游纪念品类拓展。时尚的手包、精致的台灯、优雅的披肩、精美桌布等壮锦织物纷纷走入寻常百姓家。 走访异地一定希望找到最能体现当地特色的风情风物,壮锦一定是最能代表广西风情的物件之一,家居用品、包袋、配饰,总有一款壮锦制品可以作为手信礼物带回家,不仅是对民族风情的热爱与理解,也是对民族文化的尊重与支持。 部分图片引用自《农广天地》栏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加入我们 来源好手信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shouxin.com/2021/09/04/6993/ 标签:南宁 微信扫一扫:分享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