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手信 精选手信 多彩中国:民族特色手信推荐

多彩中国:民族特色手信推荐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多元的文化。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习俗与传统,还有数不尽的特色美食与精致的手工艺品。这些不同的元素融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绚丽画卷,为我们的祖国带来了无尽的魅力。在这片土地上,五十六个民族和睦相处,一齐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壮丽史诗。国庆节即将到来,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各民族那些独特的手信,感受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亲如一家的温情与团结。

壮族

壮族,古称僮族,是中国最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壮族主要聚居在南方,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被认为是壮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这里也被视为壮族文化的发源地。壮族的饮食文化以米饭、米粉为主食,还擅长制作各种美味菜肴,如螺丝粉、酸汤鱼、柠檬鸭等。此外,壮族还以壮锦、绣球等传统手工艺闻名,这些艺术品常常充满着浓郁的民族风情。

壮锦

在80后、甚至70后的小学课本中,有一篇经典的阅读课文叫做《一幅壮锦》。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壮族老妈妈精心织制了一幅壮锦,图案上有房屋、花园、田地、鸡鸭牛羊等元素,表现出了美好的家园愿景。一天突然刮来了一阵大风,将壮锦吹向了天边。原来,这是天上的仙女们看中了这幅精美的壮锦,想拿走当做样板。老妈妈的儿子不畏艰险,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找回了壮锦。令人感动的是,壮锦所绘制的内容,竟然变成了真实的美丽家园,老妈妈一家从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这个故事寓意着勤劳的壮族人通过坚韧不拔的品质,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壮锦是壮族人民的杰出文化创造之一,与中国的云锦、蜀锦、宋锦一起被誉为我国的“四大名锦”,被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壮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色彩的艳丽和民族风格的鲜明,这些热烈而纯粹的色彩,恰如壮族人民热情、爽朗、朴实的性格特征。

柠檬鸭

 
壮族人宴请宾客,宴席上必不可少“鸡、鸭、鱼、肉”四个硬菜。鸡必然是白切鸡,肉一定是芋头扣肉,鱼可能清蒸也可能红烧,而鸭多半就是柠檬鸭了。在全国各地,鸭菜的制作方式通常包括酱香、烧卤、熏烤等方法。无论是烤鸭、香酥鸭、卤鸭还是煲鸭汤,味道都偏向咸鲜或香辣,即使在南京这个被称为“鸭都”的城市,鸭菜的口味也以略带甜味为主。而南宁人的柠檬鸭却敢于与众不同,以前所未有的酸味而自成一派。
柠檬鸭的独到之处在于调味配料,用到了广西特色的酸嘢、酸荞头、酸姜、酸辣椒,以及提香去腥的黄皮酱。柠檬鸭的名字正是由酸柠檬得来,这种酸味成为了这道美食的灵魂。壮族人通常使用当地产的青皮土柠檬,经过盐腌制成为三年以上的老柠檬,以确保口感的完美。山黄皮果制成的黄皮酱,则能有效掩盖鸭子的腥臊味。酸柠檬和黄皮酱好似柠檬鸭的两只翅膀,共同助力这道壮族美味,不仅让人感受到酸味在口中回荡,更是深入食客们的心灵。

纳西族

纳西族,是中国云南省特有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滇西北的丽江市。纳西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诗文、绘画、雕塑、乐舞艺术名扬古今中外。艺术成就不仅赋予了纳西族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为世界提供了一扇了解中国多元文化的窗口。

东巴纸

 造纸术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承载了千年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然而,千年前的纸张究竟是怎样的呢?在中国西南的云南丽江,有一种被誉为世上现存最原始、最昂贵的手工纸——东巴纸。东巴纸在自然条件下可以保存近千年而不朽,堪称人类手工造纸“活化石”。纸厚实、抗蛀性强、经久耐用,即使掉进水里也不会晕染褪色模糊。正是因为有如此的特性,东巴文化的经书才得以流传至今。

踏入丽江古城,你会发现许多东巴纸坊,它们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这些工坊里陈列着各种美丽的工艺品,如线装本、书签、相册、灯罩、装饰画、礼品包装、家居墙纸等,所有这些都是由东巴纸精心制作而成。如今,东巴纸的设计越来越多样化,还会不同季节会融入当季的花瓣或茎叶等元素。悬挂在店里的一盏盏东巴纸灯,点亮其中的灯光,那满目的绚丽仿佛是跨越千年时光的薪火,将千年之前的文明传承到现在,瞬间让人感受到东巴纸的魅力所在。

丽江雪茶

在纳西语里,玉龙雪山被称为“欧鲁”,意为“天山”。对纳西族而言,这座雪山具有神秘而崇高的地位,被视为“神山”,是他们保护神灵“三朵”的化身。也正是因为有了玉龙雪山,丽江才有了水草丰美的四季美景,才孕育出了丰富的历史与民族文化。

玉龙雪山的山腰生长着5000多种植物,堪称云南的“植物王国”。在雪山上,每当雪花飘落,一种植物迎着严寒勇敢生长,它就是雪茶。雪茶的形状酷似洁白的白菊花瓣,是只有在海拔4000米的雪山上才能找到的珍贵植物。由于数量稀少,纳西族视其为来自雪域高山的“圣品”。

如今的丽江,有许多茶商将雪茶做成了盒装茶礼和茶饮,十分方便携带和储存,是赠送亲友的一份好手信。在宴请客人之时,冲泡一杯滋味甘甜的丽江雪茶,便能与知己好友谈谈那令人神往的丽江闲适生活。

朝鲜族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坐落在吉林省东部,毗邻俄罗斯和朝鲜,呈现出“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的独特边境风貌。朝鲜族是延边的主要民族,他们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包括独特的歌舞、美食和服饰。走进延边,你会感受到浓厚的少数民族风情。无论是追求自然风光的壮丽,还是感受民族文化魅力,这里都能让人留连忘返。

延吉酱料

 

提到延吉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食物,不得不提各式各样的酱料,它们是延吉美食的灵魂,让人回味无穷。与韩国大酱相比,延吉的酱更加浓郁鲜香,更贴合中国朝鲜族的口味。

朝鲜族有一句古训:“逢汤必酱。”在延吉,每一种酱料都有其独特之处,每一种都与不同菜品形成了完美搭配。传统大酱为大酱汤增色不少,拌饭酱令石锅拌饭更加美味,牛肉酱让牛肉汤更加醇厚,而清国酱为臭酱汤增添清新口感。延吉朝鲜族家庭的厨房里常备的各种瓶瓶罐罐,就像是炊烟一般,每天都在为美食的火候加分。

韩纸工艺品

 韩纸工艺品,一直是朝鲜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外观上看,韩纸工艺品精美绝伦,无论是韩纸人偶、扇子还是韩纸灯,都展现出独特的风格。从实用性上看,这些充满个性的工艺品不仅能当做装饰品,还可用作实用生活用品,如盘、茶几、桌子等,将朝鲜族传统文化的实用性与美学价值完美融合。

韩纸工艺品样式十分丰富,小到韩服人偶,大到大型家具一应俱全。特别是韩服人偶和韩纸扇子,成为朝鲜族旅游景区的热门纪念品之一。韩纸工艺品代表了朝鲜族文化的精髓,以其独特之美和传统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它们将古老的朝鲜族工艺艺术传承至今,持续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文化的感悟。

蒙古族

蒙古族,起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意为“永恒之火”,这个名字寓意着坚韧不拔,生生不息。蒙古族还别称别称“马背民族”,虽然现代社会的发展逐渐淡化了传统的游牧生活,但这种生活方式依然是蒙古族文化的标志。驰骋在草原上的骑马猎豹,蓝天下的牧歌嘹亮,和谐共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深刻地影响着蒙古族的文化和价值观。

酸奶饼

 

内蒙古被誉为“中国乳都”,这里盛产牛奶和各种奶制品,如奶豆腐、奶皮和酸奶等。酸奶饼作为当地人最喜爱的早餐之一,展现了奶与面的完美交融。酸奶饼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内蒙古文化的一部分。它代表着对奶制品的热爱,也承载了内蒙古人对大自然和牧民生活的深情眷恋。在内蒙古的早晨,一份美味的酸奶饼伴随着奶茶,让人们体验到了这片土地上独特的风味和文化。

酸奶饼的制作过程极其简单,但却蕴含着内蒙古人对奶制品的深厚情感。煎好的酸奶饼呈现出金黄的色泽,切开后,浓郁的奶香扑面而来。其松软的质地和小孔密布的横截面使其介于面包和蛋糕之间。吃上一口,你会感受到浓郁的奶香与面香在口腔中交织,仿佛在品尝一口固态的酸奶。这种独特的口感和味道令人难以抗拒,一块接一块地品尝不停。

马奶酒

 

马奶酒被誉为“蒙古八珍”之一,又称为“北八珍”,是古代蒙古族的一项重要风俗,常见于高级宴席。传说中,马奶酒的起源与铁木真的妻子有关,她在思念丈夫的时候,偶然制作了这种酒。马奶酒不仅饮尽了战乱时期妻子对丈夫的深情期盼,还蕴含着对远道而来客人的尊敬和欢迎之情。

每年的七八月,正是内蒙古草原最美丽的季节,也是马奶酒的最佳时光。一开马奶酒的皮壶,香气扑鼻而来,仿佛能闻到草原上的清新青草味。闭上眼睛,一口马奶酒滑入口中,浓烈的酸甜酒味瞬间充斥脑海,仿佛在品味着内蒙古草原的风情。

藏族

藏族,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也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承载着悠久的文化传承,是中国及南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天竺传入吐蕃,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方面,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藏族木碗

 

每个藏族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木碗,这个木碗伴随着他们的一生。藏族的生活方式使得木碗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伙伴,藏袍宽大,木碗可以随时拿出来用,可以用于喝茶、吃糌粑、存放食品等。

木碗文化承载着藏族人民的感情、信仰和传统,它超越了日常实用,成为了一种身份和情感的象征。很多藏民一生只用一个木碗,甚至将其传承给下一代。在富有的家庭中,木碗会被装饰得金光闪闪,刻有吉祥图案,镶嵌着金银装饰,这是对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因此,有一句藏族谚语说:“一只上等木碗等于十头牦牛”,反映了木碗的珍贵地位。

鸡血藤镯

 

藏族的文化根植于丰富的自然资源,饰品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天然石头、珊瑚、动物骨头、白银等。这些材料经过巧妙的雕刻和镶嵌,形成了各种独特的花纹和图案,表达了对宗教的崇拜和对生活的热爱。

鸡血藤镯作为一种古老的藏饰品,在藏族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称为“巴”。鸡血藤镯这种藤镯分为两节和三节,其中的节指的是藤镯上的藤木疙瘩。几乎每个藏族人都拥有一枚鸡血藤镯,它们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一种传统的象征。人们坚信这些饰品能带来吉祥、如意、平安、幸福和快乐,同时也是“六字箴言”的最佳表达。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有“团结”、“联合”、“协助”之意。维吾尔族的传统饮食以面食为主,喜食羊、牛肉,男子外衣称为“袷袢”,女子普遍穿连衣裙,外罩坎肩或上衣。维吾尔人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极具民族特色。

罗布麻茶

 

很早以前,我国各族人民就有了利用罗布麻纤维的习惯,特别是在新疆、甘肃河西一带,都有利用“野麻”茎皮的传统,且留下了许多文集记载。新疆维吾尔族人民不仅利用“野麻”来制麻绳,还用来织成粗布、渔网等。古代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就有我国新疆民间用罗布麻纤维织渔网、麻布的记录。

罗布麻喜欢生长在沙漠的盐碱地,新疆的罗布泊地区的环境格外适合它的生长,因此取“罗布”为名。除了根茎纤维可以做实用的物品,罗布麻叶更是新疆一宝,能做成被当地人称之为“神茶”的罗布麻茶。正规的食品类罗布麻茶,将罗布麻叶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充分保留,在口感上有其他绿茶适口的效果,同时又具备了普通绿茶所没有的降压降脂作用,对身体十分有益,是维吾尔族不可多得的健康好手信。

 

新疆抓饭

说起手抓饭,可能很多人会首先想到印度。其实,在我国的“美食天堂”新疆,除了能飘香十里的羊肉串,最常见的就是抓饭了。新疆称抓饭为“Polo”,几乎所有民族都爱吃。无论是传统节日还是待人接客,抓饭都是维吾尔族人餐桌上的必备美食。

相传在1000多年以前,新疆有一位民间大夫,有一阵子身体十分虚弱,吃了许多药都于事无补。有一次他将羊肉、胡萝卜、洋葱和米饭混在一起,用小火焖熟。做出来的饭色香味俱全,让人忍不住食指大动。吃了一段时间后,没想到身体好了起来,精气神也足了。再后来,每当他遇到身体虚弱的人,就把这个“药方”告诉他,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在如今看来,羊肉富含蛋白质;胡萝卜素有“小人参”之称,富有多种维生素;而稻米又是优质的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关键。难怪新疆当地人都称抓饭为“十全大补饭”。

 
 
不论您属于哪个民族,不论您身在何地,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作为中华儿女都会充满幸福和自豪之情。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幸福安康,为中国的美好未来而共同努力。
 

部分图片引用自cctv节目官网和央视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各地手信随时查看

 

 

 

来源好手信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shouxin.com/2023/10/01/28433/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yi@haoshoux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