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香包,跨越千年的祝福与期盼 898阅读 2评论 驱虫辟邪的端午香包 端午将至,端午这天,全国各地的人们赛龙舟、涂饮雄黄酒、包粽子,来度过这个中国民间盛行的民俗大节。夏季是一个驱除瘟疫的季度,仲夏端午阳气旺盛,万物至此皆盛,是草药一年里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这天采的草药祛病防疫最为灵验、有效。 因此端午制作佩戴香囊、香包是我国非常普遍的传统民俗,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用。 而在众多香包香囊中,以徐州香包最为出名,2008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中就有徐州香包的身影。 从饰物到定情信物,跨越千年的香包文化 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祥地,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中“红罗覆斗帐,四角垂香囊”的诗句印证了汉代香包的出现,因此可以说,汉代时期徐州香包工艺已经初见雏形,后来香包逐渐成为女人和儿童的配饰。 随着历史演变,在清初香包从饰物变成了爱情信物,成为青年男女互诉衷肠的馈赠佳品,而后香包又成为一些士族、富商们炫耀斗富的物件,他们除了攀比佩玉的品位高下,其所戴香包看出自哪位名家之手,绣工如何,所用材料和镶嵌金丝宝石华贵程度如何也成为他们互相攀比的内容。 经过数千年发展传承,具有徐州地方特色的香包工艺逐渐形成。香包本是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农耕文化产物,起源于民间的徐州香包不仅技艺精湛,造型美观别致,观赏性强,还兼具装饰性和实用性,图案生动简洁、外观粗犷质朴,局部刺绣细腻,神形兼备,惟妙惟肖,与徐州本地汉画像石的艺术造型风格颇有神似,其浓厚的古彭汉风韵味独树一帜。 传承民俗文化的香包艺术 王秀英是徐州制作香包的手工艺人之一,但随着传统民俗日益淡化,如今掌握传统香包技艺的民间艺人屈指可数。在徐州民间香包制作中最有特色、最具有艺术价值、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是曹氏香包。 曹氏香包第一代创始人曹玉九,是当地赫赫有名的老中医,尤其擅治毒疸疥疮等顽疾,遐迩闻名。曹氏香包中含有冰片、甘草、连翘、金银花、白芷等十八种中草药,可以预防感冒、驱蚊虫、除臭汗、净化空气。 徐州香包外形敦实淳朴,色彩对比强烈,栩栩如生,造型多为心形、圆形、菱形、元宝形、蝴蝶形、花瓶形、长方形等多种多样;图案多以如龙凤呈祥、鸳鸯戏水、松鹤延年等喜庆吉祥题材为主,随着社会发展徐州香包的题材也在与时俱进,以戏曲人物脸谱、布袋和尚(招财)、麒麟送子、观音送福、两汉文化、卡通娃娃等为题材的香包,更受现代人欢迎。 徐州香包寄托着人们祈求祥瑞、辟邪纳福、幸福平安的美好愿望,来徐州别忘了挑选几个徐州香包作为手信礼物,给家人朋友带去美好祝福。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当地手信随时查看 来源好手信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shouxin.com/2024/08/20/9179/ 标签:徐州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