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东莞》,推动莞味美食“出圈”
东莞这座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城市,从备受摧残的“销烟之地”,到“香料繁市”与“世界工厂”,再发展成如今的“创造之城”,无数人在这启程、落脚、生生不息,在这广阔天地孕育出了风味长存的特色美食,在任何时候都能给予东莞人最妥帖的慰藉。
白沙油鸭、虎门膏蟹、冼沙鱼丸、道滘肉丸、石排煮大鱼、矮仔腊肠、塘厦禄鹅、洪梅三滚骨……2020年,一部历时三年拍摄制作推出的城市美食纪录片《寻味东莞》在广东电视台和各大平台播出,还登上过CCTV-2以及CCTV-17,受到了广泛关注与好评。纪录片的热播,不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饕客来一起“寻味东莞”,同时也有效地展示了东莞的特色美食和人文风情,让更多人更加立体地认识了东莞。
东莞本土菜——冼沙鱼丸
东莞最著名的本土菜,高埗镇冼沙村的“冼沙鱼丸”一定榜上有名。鱼丸是东莞人都爱的传统水乡菜,每逢婚宴喜事绝对少不了冼沙鱼丸,它代表着东莞人对“圆满”生活的追求。
高埗镇位于东莞市北部,三面环水是远近闻名水质优良的水乡,诞生了许多值得品味的水乡美食。冼沙鱼丸就是这里不可错过的“非遗”美食。味道鲜美、弹性十足,口感爽脆,2010年被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鲜鲮鱼,造就鱼丸美味
洗沙鱼丸所取的鱼必须是新鲜鲮鱼,且塘中不能养鸭鹅,这样才能保持住鱼肉味道的纯净。高埗河涌里盛产鲮鱼,到了秋冬季节鲮鱼肥美,一网下去就是数十上百斤的鱼获。
制作鱼丸的鱼一般选用四指宽一掌长的鲮鱼,这样鱼肉才有充足弹性,打成胶后仍保持爽脆的新鲜口感。起鱼肉时,只留下鲮鱼脊骨上下两指宽内的肉,只有这里的菜适合用来制作冼沙鱼丸。
捣烂鱼肉也有讲究,需要在加入陈皮碎、盐、糖调料后,不断快速摔打近 20 分钟,才能将鱼肉中的蛋白质打出来。这时再粘着清水,捻乒乓球大小的丸状才算成型。
Q爽弹牙,味道鲜美
将捏好的鱼丸放入沸水中煮熟,因为搅拌有力劲道,每颗鱼丸都能漂浮在汤面上,清汤煨之,可见丸体通体润泽。手工制作的鱼丸口感弹牙、味道鲜美,胶质多、性足,扔在地上可以像乒乓球那样一弹数尺高,吃起来也相当有咬头。
若家中备有几把芥菜,把菜切段放入汤中与鱼丸共煮,更是吃出一份乡野清甜,拥着陈皮胡椒的香气,鱼丸中鱼汁涌流至口腔,弹牙口感吃到满颊芬芳欢喜。
老匠人手艺,且吃且珍惜
在东莞冼沙村,有一位正宗东莞冼沙鱼丸的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淦林。这位老匠人打造的冼沙鱼丸堪称当地一绝,鱼丸全都是他一手一脚在家里制作出来的。每天早上4点,黄淦林亲自选鱼、加工制作鱼丸,一年到头甚至除夕和初一都不曾停工,一干就是40多年。
与大多数“家传”一样,林叔这门手艺也是从小跟在父亲身边学会的。 “天天都做,没有停过!”林叔提到这个总是很自豪。40多年来,尽管他的鱼丸店铺不大,但备受街坊邻居的欢迎,还被当地评为市级非遗,餐厅酒楼都喜欢从他这里购买。
虽说在知名度上,东莞冼沙鱼丸远远不及当代红人“潮汕丸子”。但不可否认,这款鱼丸是当地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代表着一代人的味觉记忆。可能会问:“这款丸子与顺德的鲮鱼丸哪个好吃?”其实没必要非得分个高下,每个地方的美食都各有风味,并无优劣之分。
如今,这位老匠人已经七十多岁了,老匠人手艺且吃且珍惜。当然,好手信也相信,饱含美好记忆的技艺与滋味,总不会被时间所埋没,一定会在适当的时候再次焕发出魅力。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各地手信随时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