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手信 精选手信 二月二,龙抬头,这些习俗你都知道吗?

二月二,龙抬头,这些习俗你都知道吗?

又到一年“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农历二月二日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龙抬头”都有些什么习俗?快跟好手信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的“龙抬头”

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意味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重要的春耕从此开始。同时,人们也把龙抬头这天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龙抬头”的习俗和活动,通常是围绕着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龙在神话里是生活在大海中的神物,司掌行云布雨。龙掌管着降雨,而降雨又决定着庄稼的收成,庄稼的收成则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龙成了农耕社会最主要的“图腾”。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龙,象征着威严,也象征着吉祥。
关于“春龙节”习俗最早的记载是许慎的《说文解字》:“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农历“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又是土地神诞辰“社日节”。由于节期重叠,南方部分地区“二月二”既有龙抬头节习俗又有祭社习俗。 

这一天的一切都与龙有关

在二月二这天,中国民间有剃龙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等习俗。“龙抬头”的习俗很可爱,一切都取与龙有关的象征或者是寓意。

比如“剃龙头”,这天很多人都要理发,在龙抬头这天理发就叫“剃龙头”,预示着一年有好的开头。在我国北方的部分地区,在龙抬头这天,吃食多以龙为名。比如吃的面条不叫“面条”,称作“龙须面”;水饺称作“龙耳”、“龙角”;米饭称作“龙子”;煎饼烙成龙鳞状,称作“龙鳞饼”;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

在河北石家庄,就有这么一种面,面细能穿针,龙须一般,那就是河北名优特产——藁城宫面。据记载此面起源于唐贞观年间,元朝时期马可波罗所著《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及的意大利空心粉就是按照“藁城宫面—藕面”模仿演变而来。

制作宫面的面粉都是当地人自己种的小麦磨成粉,经验丰富的手艺人会根据气温、温度加入水和盐,兑水兑盐的比例都有大讲究,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制作一份宫面至少需20小时,和面、饧面、盘条等十三道复杂工艺。
提到水饺,不得不提到山东。山东是饺子的重要发源地,在清朝年间,各类海鲜饺子店铺遍及胶东半岛,特别是“鲅鱼水饺”尤为出名,吃过一次的人都是久久不能忘怀。“青岛美食有三宝,啤酒海鲜鱼水饺”,靠海吃海,渔家人常常将刚打捞上来的新鲜海鱼及其他各类海鲜,剁成馅包进饺子里,做成皮薄馅大、味道鲜美的“鱼水饺”。
而猪头,除了直接吃猪头肉之外,还能做成猪头粽。虽然叫猪头粽,但这个潮汕驰誉中外的著名传统小吃可跟人们心里的粽子长得一点都不一样。猪头粽并不是包猪肉的粽子,无论从原料还是外形上来看,都与粽子没有丝毫关联。原料里既没有糯米,也没用粽叶包成三角形。正宗的潮汕猪肉粽,其实是一种由猪肉制成的腊味。之所以被称作“粽”,是因为早期的打包手法与包粽子相似——为了防止猪肉渗油,在前后贴上两片裁好的竹壳片,外层再用油纸包裹住,最后系上麻绳,因此得名“猪头粽”。

除了这些,以龙为名的优质小吃还有龙须糖。龙须糖在上世纪很流行,但如今已经快绝迹了。在澳门有一家专门制作手工龙须糖的小店,至今仍延续着数十年前的传统技艺。龙须糖除了原料麦芽糖,就是辅助的小麦粉,再别无他物。

拉糖工艺好似拉面,一块麦芽糖,经过无数次的来回拉扯,从块状变成条状,再变成细如发丝的须状,与其说是技术不是说是艺术。拉糖完成,展开的大片糖须好像轻薄绵软的蚕丝被絮,取几缕细腻如发丝的糖须,中间包上砂糖、椰丝和芝麻的馅料,再团成团,一块上好的龙须糖便大功告成。龙须糖丝洁白绵密,入口即化,回味甘甜,即使如今已吃遍了各式糖果,儿时的味道仍然袭上心头。

部分地方特殊习俗:

吃驴打滚、炒豆豆、吃饸烙

除了与龙相关的习俗,在北京、陕西和河北,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在老北京,人们习惯在二月二买“驴打滚”吃,用黄豆粉面裹着豆沙馅儿的驴打滚外形圆润,象征着“财源滚滚”。驴打滚的成品黄、白、红三色分明,十分好看。做好的“驴打滚”外层粘满豆面,呈金黄色,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豆馅入口即化。

在陕西,“二月二,龙抬头,炒豆豆”,是很多陕西人儿时的特殊记忆,而这“豆豆”就是货真价实用土炒成的。陕西人说的“炒豆豆”就是炒“馍豆豆”,又叫棋子豆。棋子豆的原料非常简单,就是用面粉和面,讲究一些的会在面团里加上香料、芝麻、碎花椒叶等调料,然后发酵揉成面饼,再切成类似旺仔小馒头大小的小面丁小方块,一切准备就绪就可以开始下锅炒制了。炒锅里放的不是油,也不用盐,而是真正的土。

不过这可不是普通的土,而是在离地表一米左右的土崖上挖下来的黄绵土,无污染,经过碾碎过筛后细腻绵软。土需炒到像水烧开一样表面冒土泡,便可倒入小面丁共同翻炒,让土和豆豆零距离接触,直到面丁变得酥脆即可起锅。起锅之后不能马上吃,过筛筛掉多余的土粉之后,就能吃到香酥无比嘎嘣脆的棋子豆了。
在河北,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要吃饸饹,寓意全家和和(饸)乐乐(饹),有“行大运,吃饸饹”之说,预示一年一定红红火火、财运旺盛。饸饹,中国北方最常见的一种面食吃法,读作hé le,其实是面条的一种,但比一般面条要粗得多,是营养又美味的粗粮代表。传统的饸饹面的原料主要是荞麦面、高粱面、红薯面等杂粮为主。因此作为粗粮的饸饹,易消化、健脾胃,含有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B1、B2等营养元素,十分符合现代人的健康饮食观念。

不仅是龙抬头,也是文昌诞辰

相传,二月初二不仅是“龙抬头”的日子,也是文昌帝君的诞辰日。文昌即文昌星,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文昌帝君是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在古代,文昌诞辰这天,会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还会为孩子正衣冠、点朱砂启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长大断文识字,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

开笔礼使用的毛笔,是中国传统的书画工具,在中国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制笔、用笔是最富有特色的文化之一。在沈阳,有这样一家笔庄,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所产之笔与北京李福寿、上海周虎臣合称“中国三大名笔”,它就是“中华老字号”胡魁章笔庄。

胡魁章毛笔最大优势,当属它的原材料,北方地处高寒地区,特别是漫长的冬季里动物为了保暖、抗寒,其兽毛在这个时期的发育是最旺盛的,毛质坚硬挺拔,毛针粗壮,北方冬季的黄鼠狼尾、狐狸尾毫毛粗长丰厚,这是南方所没有的上好材料。自笔庄开创人胡魁章开始,对制笔质量的要求就极为严格,凡是达不到“四德”(尖、圆、齐、健)标准的毛笔,一律不得销售。
 
在你的家乡,还有哪些二月二的习俗呢?欢迎留言给好手信,让我们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部分图片引用自cctv节目官网和央视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各地手信随时查看

来源好手信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shouxin.com/2023/02/21/24016/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yi@haoshoux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