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手信 杭州 承载着家的味道:四宝之一天竺筷

承载着家的味道:四宝之一天竺筷

​人类餐具进化史

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进化的过程,餐具的发展与人类的进食方式有着密切联系。原始社会,人类的主要食物是树上的果子和生食的猎物。
当人类开始食用熟食,鼎出现了,为了方便进食,刀和俎便随之产生。
 
《礼记·曲礼》说,“羹之有菜用挟,其无菜者不用挟。”郑玄注“挟,犹箸也。”新石器时代,人们普遍食羹,于是箸便成了最理想的餐具。

筷子中的奇妙玄机

古称箸、梜的筷子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世界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人使用筷子。关于筷子的传说众说纷纭,但不论筷子是如何出现的,这两根小小木棍中,都饱含了中国人的大智慧与深厚文化。
 D&G杜嘉班纳的辱华广告让中国人火冒三丈,是因为他们的无知又无礼,筷子中的玄机是他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七寸六分的长度,代表着人的七情六欲。天圆地方的形状,是古人对地球和宇宙的认知阴阳一体、一分为二、合二为一,体现的是中国哲学。用筷子夹菜就是应用杠杆原理。每当使用筷子时牵动身体的肌肉和关节,筷子还是益寿、益智的健身器物。

西湖天竺筷

在杭州,有一种既美观又实用传统手工艺品——天竺筷

天竺筷取材于杭州天竺山的实心大叶箬竹,质地良好,散发着淡淡竹香,筷身上往往印有妙笔丹青
早在春秋时,西湖天竺一带农民已就地取材制作竹筷,用来吃饭,精细合宜。清朝乾隆年间天竺山上的寺庙香火旺盛,吃素斋的人们络绎不绝,寺里的筷子不够用,僧人们就砍下山上的小竹代替筷子。香客们认为从佛地带回的筷子,既能为全家人“增口福”,又可保留“佛祖心中留”的虔诚,饭后常把筷子带回家做纪念
天竺筷第一代传人潘三四,对最初的小竹筷子进行加工,一头挫平,一头加上锡的帽头,再在筷身上烙刻上花纹图案,为天竺筷赋予了文化内涵。
 

最实用的工艺品

现在的天竺筷制作工艺不断改进,以纤细的实心竹制作筷身,熨上字、画,图案精美的山水、花鸟和西湖风景等,并以银头、牙头、骨头、珠头等作为装饰。
集书法、国画、篆刻于一身的天竺筷,被誉为“杭州四宝”,不仅是中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器物,更是能当做体面手信礼物送人的工艺品。
如果您想在杭州挑选手信礼,西湖天竺筷不失为既实用又有内涵的好选择。让我们在每次使用天竺筷时,一起感恩一餐一饭,这是对祖先智慧的敬畏,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jianyi@haoshouxin.com

长按二维码 当地手信随时查看

来源好手信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shouxin.com/2022/05/24/8388/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yi@haoshoux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